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23|回复: 6

[资讯\转载] 武侠电影的发展

[复制链接]

19

主题

656

回帖

2885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885
声望
2160 声
银两
7809 两
回帖
656
精华
1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9-1-22
最后登录
2012-1-15
发表于 2008-8-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侠电影是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由于早期的武侠电影并未形成完整的类型结构与视觉美学,导致对何者为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各方说法莫衷一是。

在探讨武侠电影发展史时,有两种现象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类型的总合,武侠电影包括神怪、刀剑与功夫三大类,并非限于穿着古装的武侠电影。二是地域问题,长久以来,港台两地的电影,尤其是武侠电影的发展,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为两地有共同的市场,创作人员亦相互合作,如导演张彻、胡金铨都曾在港台两地发展过。因此,文中不特别区分出港台地域的差异性。中国大陆由于1949年后,对武侠文艺全面禁止,必须等到1980年才解禁。

虽然中国早期所拍摄的武侠电影对港台有深远的影响,但停顿的三十年时光,却是港台两地武侠片与功夫片的全盛时期,因此,在本文中并不将大陆的武侠片列入讨论范围。这样的地域划分法有其不足之处,因为无论在何处所发行的武侠片都会与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背景互相呼应,例如语言、主题在不同的时期,港台都有不同的发展。

在时间的分界点上,基本上可划分出几个时期,1938年至1948年是发展期,1949年至1969年为武侠片兴盛期,1970年至1980年为功夫片兴盛期,而80年均是两类型的衰退期。


发展期-粤语武侠片当道

在1938年至1948年之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少上海影人南下避难至香港,不仅为香港注入新的活力,更影响甚巨。这一批影人包括了中国武侠片开山始祖之一的导演任彭年、王元龙;演员有,新马师曾、黄鹤声、邬丽珠、郑孟霞等人。

此时期一共生产了39部粤语武侠片电影,以呈现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为表现核心。在叙事主题上,多是改自民间传说,或是根据稗官野史,例如改编自《七侠五义》的《大破铜网阵》(1939)、《侠盗锦毛鼠》(1941)、《御猫大战锦毛鼠》 (1948),以及《大破铜网阵》的结局《小五义夜探冲宵楼》等;改编自《水浒传》的《阮氏三雄》(1941);改编自《彭公案》的《三盗九龙杯》。另外尚有改编自广东民间通俗故事的《方世玉与苗翠花》(1948)等。

武侠片的武艺美学,基本上是脱胎于中国戏曲中的武打形式,而演员也多是出身自传统戏曲界,或是曾拜师学艺。在《双人头卖武》(Twin-Heads Selling Martial Arts)中,由于主角顾天吾是粤剧名伶,片中表演了民间传统特技「双人头卖武」。《阮氏三雄》更曾邀请「时代剧团」全体团员参与演出;《怪侠独眼龙》(1947)中,关德兴联同徒弟「四虎将」共同演出打斗场面,而片中的女主角邹洁云亦是著名的文武旦。因此,发展期的武侠片,内容着重宣扬侠义精神,在形式方面都脱离不了舞台形式的影响。此时的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无论在文化、语言上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并未有武侠电影的出现。

兴盛期-新派武侠电影

1949年至1969年是武侠片的兴盛期,这二十年之间,可大约分为1949年至1959年以粤语武侠片为主;1960年至1969年,主要语言从粤语转为国语,新派武侠电影兴起。台湾的武侠片也逐渐兴起,与香港武侠影业相互交流。

1949至1959年之间,共有297部武侠电影,是粤语武侠电影全面兴盛时期。最主要的原因,香港武侠电影在新马一带(当地华人普遍会说粤语)颇受观众喜爱,促使当地的电影商人投资支持香港电影制片商所摄制的粤语武侠片,并且购买「片花」(即先付订金,订购某一影片的星马地区的上映专利权),香港影业靠著各地的「片花」大量制作粤语武侠片。台湾则在1959年金马公司制作了第一部武侠片《罗小虎与玉娇龙》(由梁哲夫导演,黄志青编剧,改编自王度庐《卧虎藏龙》),进入60年代后,武侠片的制作在台湾才渐渐兴起。

值得注意的是,黄飞鸿系列电影在这时期,共拍了68部,是香港电影史上集次最多的电影。1949年胡鹏导演《黄飞鸿上集之鞭风灭烛》与《黄飞鸿下集之火霸王庄》,首创黄飞鸿题材。胡鹏的拍摄灵感是来自朱愚斋当时在《工商日报》,撰写以黄飞鸿为主角的连载武侠小说,与好友吴一啸共同编导,由新加城电影商温伯陵投资,完成最重要的武侠题材。胡鹏后来再度与王风合作,当时的「黄飞鸿系列」影片中的武侠场面设计,一改过去的夸大做作,将表演与搏击分开,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手法。

50年代末,以金庸和梁羽生为代表的中国新派武侠小说在港台地区日渐风行,为武侠电影再注入新血,首由峨嵋公司改编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上下集)(1958/1959)、《碧血剑》(上下集)(1958/1959),以及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上下集)(1959)。自此之后,改编新派武侠小说成为电影重要剧本来源之一。峨嵋电影公司于1958年由李化创办,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专门摄制粤语武侠片的电影公司,由于制作认真,比当时其他公司所产的武侠片更有新意。

进入60年代之后,港台武侠电影出现很大的变化。在产量上,共有683部,是武侠电影的全盛时期。然而,在地域上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台湾的武侠片开始增产,以台语片为主,共87部,但是到68年后渐渐停产,由国语武侠片代替。香港方面,当时武士电影以低价入口,由邵氏发行,配上国语后倾销到东南亚和香港的市场。香港的电影公司看到这类电影大行其道,也开始大量生产武侠片,希望在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品质上无法和日本电影相比。

在60年代中期,邵氏力图建立新武侠世纪,让新加盟的张彻、胡金铨及其他有志者不断研究、筹拍。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研究准备,张彻于1964年开拍《虎侠歼仇》。这部影片被认为是“新武侠世纪”的真正开山之作。

66年的《大醉侠》打破当时由日本武士电影垄断的市场,成为一部与众不同的中国武片,将新武侠世纪推向一个更新的起点。此电影的独特之处,是在动作编排、场面调度与剪接方面的技术性突破。《大醉侠》除了为武侠片首创采用弹簧床拍片外,应是第一部启用“武术指导”的电影,因为在50年代的武侠片并没有武术指导,多是靠导演教导,或是演员各自发挥。而韩英杰则是从《大醉侠》开始,第一位任这个职位的人。他在片中任武术指导兼演员,负责拍摄打斗场面,弥补一般武侠片导演不懂武术的缺憾,更可以提升武打招术的专业化,影响以后中国武侠片发展。

67年的《独臂刀》突破百万票房,使得武侠片在60年代末期掀起另一段高潮。导演张彻对于古装动作片最大的影响在于他大量将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注入香港电影,进而发掘了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独特形象的男演员,此举打破了观众只爱看女主角的神话。同时,因为本片的卖座,使国语武侠片即时猛涨,粤语武侠片从此势微。

功夫片崛起

进入70年代,由于粤语武侠片失去星马和越南重要市场,他们不再买「片花」,少了大约一半的预算收入,因此,粤语武侠片生产停顿了一段长时间。

这个时期的国语武侠片,在各方面均比粤语武侠片的水准高,所以较受观众喜爱。自中期以后,香港出品的电影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硬性地分为国粤语,以及硬性地分为国粤语影人,往往影片在香港上映便配粤语,在台湾及新马一带上映便配上国语。加上70年代开始,功夫片逐渐取代刀剑武侠片,成为港台电影主流。

从数据上来看,70年代的武侠片有545部,而功夫片有445部,占历年产量的八成,是功夫片的黄金时期,在电影明星李小龙与成龙的带领下,使得港台电影在国际影坛备受瞩目。

80年代后的衰弱期

进入80年代后,武侠电影与功夫片大量萎缩,武侠片仅有144部,功夫片有86部。尤其是在85年之后,两类型的电影产量几乎呈现停顿的状况。1985年,向来是武侠电影出口大宗的邵氏公司,有鉴于武侠片的一蹶不振,在拍完《老鹰的剑》后,即宣布停产。从功夫片的生命历程来看,大约仅维持了12年的时间,几乎消失在港台影坛。

90年代的武侠片可说是大玩电脑科技的时代,90年因徐克与胡金铨导演的《笑傲江湖》、91年的《黄飞鸿》大卖座后,武侠片出现一线生机。92年《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更创下3400万的票房,港台竞相拍摄武侠片。然而,好景不常,至94年后,又急速萎缩。武侠片和功夫片目前均面临到如何推陈出新,开创一番新局面的困境。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402

主题

730

回帖

4526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4526
声望
3191 声
银两
23414 两
回帖
730
精华
4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7-7-15
最后登录
2023-10-5
QQ
发表于 2008-8-6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武侠电影特色的根源,就在于武打设计和摄影带来的新感觉,那么自然有了以同样感觉包装过的“另类”新武侠电影。《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两个有着无数背景渊源、名字有50%相像的影片,就成了新武侠片中所谓“另类”的代表。
有你,有我,有家园.<br>相识,相知,相欢聚.<br>云开尽见含春蕾,枫红未若痴心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1541

回帖

2064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064
声望
1725 声
银两
1003266 两
回帖
1541
精华
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6-12-30
最后登录
2024-5-5
发表于 2008-8-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以前在一个地方台看过一档节目 专门是讲武侠影视的 从各个切入点和层面来讲 后来再也找不到了 很遗憾。。。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3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武林盟主

折腾梁迷平台的

积分
45773
声望
37074 声
银两
509080 两
回帖
11908
精华
1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6-10

宣传大使书编十年坚守同心圆

发表于 2008-8-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十套第十放映室最近常点评武侠电影,好像是系列
但明显捧金贬梁。觉得梁的被改得是差了那么点东西
家园还有哪些密码不记得人可以找我还原密码232790139@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1541

回帖

2064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064
声望
1725 声
银两
1003266 两
回帖
1541
精华
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6-12-30
最后登录
2024-5-5
发表于 2008-8-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的小说本来就用了很多电影语言 便于改编。。。。应该也是个原因吧。。。我看过的那个点评 没有局限在金梁 或者说完全和金梁无关 只是武侠影视而已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56

回帖

2885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885
声望
2160 声
银两
7809 两
回帖
656
精华
1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9-1-22
最后登录
2012-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药师丹枫于2008-08-06 21:59发表的 :
中央十套第十放映室最近常点评武侠电影,好像是系列
但明显捧金贬梁。觉得梁的被改得是差了那么点东西



“天下江湖”那个吧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1541

回帖

2064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064
声望
1725 声
银两
1003266 两
回帖
1541
精华
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6-12-30
最后登录
2024-5-5
发表于 2008-8-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到我说的那个纪录片了

叫《武之舞——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
央视100多集的武侠电影纪录片 2000年左右在各个台都有放 可惜现在在网上找不到资料 很多人都在找 找了很多年 奇怪的是网上一直没有 连主题曲都是超级模糊版本

[flash=480,450,1]http://player.ku6.com/refer/NtvPT2QM0187I60S/v.swf[/flash]

歌词:
《武之舞》主题曲-中华武魂

轻裘长剑
烈马狂歌
忠肝义胆壮山河
好一个风云来去江湖客
敢与帝王平起平坐
柔情铁骨
千金一诺
生前身后起烟波
好一个富贵如云奈我何
剑光闪处如泣如歌

一腔血 流不尽 英雄本色
两只脚 踏破了 大漠长河
三声叹 叹 叹 叹 只为家园故国
四方人 传诵着浩气长歌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6-10 08:41 , Processed in 0.0605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