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一位记者的旧诗,三剑楼随笔,梁羽生,梁羽生家园书库,梁羽生家园,梁羽生作品集

 

 

十八、一位记者的旧诗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我就读过陈凡的诗,不过那不是旧诗,而是他用笔名“周为”写的新诗,印象并不深刻,读过也就忘了。说实在话,当时对“周为”的新诗和散文,我并不喜欢,文字是优美的,但却有太多的忧郁的情调。那时我还只是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那种苍茫的心境,我是无法理解的。后来我到了香港,和陈凡兄开始认识,知道了“周为”就是他的笔名,我曾坦率地谈过我的感觉,他说:“你所读过的周为的作品,都是在解放前,最黯淡的年月写的,那只是一种苦难的记忆。”是的,在旧中国苦难的日子里,许多诗人都感到“寒冷”与“忧郁”,像何其芳就写过像《画梦录》那样伤感的散文诗,又怎能单单怪“周为”呢!

  对“周为”的忧郁我是“谅解”了,但却还不知道陈凡兄会写旧诗。直到有一天,在报上读到他悼费穆的两首诗,感情真挚,感慨遥深,才知道他在旧诗方面也有颇深的造诣。那两首诗都是七律,抄录一首如下:

  识君郁郁小城春,才调风华世鲜伦。
  交似忘年输半齿,心伤小别未兼旬。
  苍茫肯信人间阔?寥落尤知故旧亲。
  流水高山残谱在,钟期去后更谁珍!

  费穆先生是一位极有才情的导演,他的电影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小城之春》是他所导演的一部片名。这部电影只有五个人物和一只小狗,然而经过费穆先生天才的导演手法,非但一点也不感到单调,而且整部电影就有如一个诗篇。“识君郁郁小城春”。所指的就是这部电影。

  陈凡兄是位记者,对国民党旧官场知道得颇多,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特别愤懑和感慨,一九四四年湘桂疏散时,他有一首绝句道:

  湘漓呜咽接黄河,长袖斜眉自舞歌;
  后主风流传遍日,江南隙地己无多!

  湘桂撤退在国民党河南大败之后,所以有“湘漓呜咽接黄河”之句;那时蒋介石正和陈立夫的侄女热恋,宋美龄因此一怒而去美国“医病”,这段“内幕新闻”,作为记者的陈凡是早就知道了的。“长袖斜眉自舞歌”,“后主风流传遍日”两句,所指的就是这一件事。

  抗战后期陈凡兄在重庆干新闻工作①,眼见国民党让日寇长驱直入,对着剩水残山,他又作了一首七律道:

  云暗高城雨满楼,嘉陵东望泪盈眸。
  近来不必窥明镜,此去应知渐白头。
  儿女贫时如宿债,江山劫尽剩乡愁。
  年年归梦随春水,都未因风到广州。

  抗战胜利之后,解放之前,他在广州。一九四七年曾一度被捕下狱,他有一首《出狱后题友人山水卷》的诗道:

  傍水依山绝俗尘,老松为伴竹为邻。
  我愿桃源作鸡犬,奈何无计避嬴秦。

  同年,他到西湖,又有一首绝句道:

  曾记当年别灞桥,离愁幽恨未全消;
  可怜秋后身如燕,更羡谁来惜瘦腰!

  读了这首诗的后两句,我联想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秀才上京考试,为了所恋的一个名妓给人夺去,大病一场,考试当然也失败了。他的父亲很生气,但一见他的诗稿中有“自怜病后轻如燕,扶上雕鞍马不知”两句,便道:“唔,有这两句好诗,还可以恕你!”我不知道陈凡兄那两句是不是由这两句触发的,但其同为好诗则一。不过那位书生是为失恋“瘦腰”,而陈凡兄则是因家国而瘦腰,这其间却是不应拿来相提并论的。

  引了陈凡兄几首离乱之作,现在应该引他一首欢乐的近作了。今年夏天,中国民间艺术团来香港演出,他有一首《观荷花舞》的律诗道:

  盈盈细步点螺纹,香鬓微凉辟俗氛;
  罗袂飘飘疑有梦,胭脂淡淡似无痕;
  最宜明月银星夜,若怯清风玉露晨;
  忽报凌波归去也,宓妃曾否是前身?

  这首诗情调意境都很美,读之真是可“辟俗氛”!

  ①连载为: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