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一剑

 

 

 

潇潇看梁书之《武当一剑》

潇 潇
 

  看过这部书的朋友也许不多,就从内容讲起吧。

  明末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崛起建州,凯觎中原。当时,忠心报国之士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奋起反抗;而无耻败类则贪图荣华富贵,卖身投靠。故事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武当俗家弟子领袖,两湖大侠何其武门下有两个弟子,一叫戈振军,一叫耿京士。何其武有个女儿叫何玉燕,儿女私情本属寻常。只是月老点错了鸳鸯谱,错将何玉燕许给了戈振军。何玉燕只好与真心相爱的耿京士私奔去了辽东。一年后,何玉燕即将临盆,夫妻共同返回原藉探望父亲,不料当夜何其武被害,戈振军因妒成恨,同门反目,更误会师弟卖身投敌,弑杀师父,盘龙岭上何玉燕临危产子,取名“玉京”,耿京士失神被杀。何玉燕既不相信自己的丈夫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又无法替他辩解,悲痛之中自杀殉情,临终托子,戈振军正式投入武当,是为不歧。幼儿托付蓝家,不歧认作义子并收为徒弟。

  从此,国恨家仇在这一对充满爱与恨的父子兼师徒之间展开,阴谋与爱情,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揭开了尘封多年的血案。

  武当派信奉道教,而在这部以武当为主要门派的小说中,感受最深的反而是禅理,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印象最深的是第九回(遍洒虚空无障碍  妙参禅理出重关)中慧可离开少林寺时与痛禅上人所谈的机锋。

  【心念未已,只听得痛禅上人缓缓说道:“慧可,你来了本寺二十多年了,我还没问过你,你从何处来?”
 

  慧可道:“从来处来。”
 

  痛禅上人道:“如今你要往何处去?”
 

  慧可道:“往去处去。”
 

  痛禅上人道:“来时何所见?”
 

  慧可道:“见山是山,见寺是寺。”
 

  痛禅上人道:“后来呢?”
 

  慧可道:“见山不是山,见寺不是寺。”
 

  痛禅上人道:“现在呢?”
 

  慧可道:“见山仍是山,见寺仍是寺。”
 

  痛禅上人道:“此山可是原来的山?此寺可是原来的寺?”
 

  慧可道:“说是就是,说非就非。”
 

  痛禅上人道:“既是无为有处有还无,那你又怎能离开?”
 

  慧可道:“来不是来,去不是去,身在江湖中,心在少林寺。”
 

  那意思是说,他初来的时候,未闻“大道”(佛家哲理),来的只是躯壳,所以说来不是来。如今已经受了佛法熏陶,纵然还俗,也可说得是佛门弟子了,所以说去不是去。
 

  蓝玉京不懂禅机,但亦已稍稍可以领悟,既然来不是来,去不是去,那么痛禅上人当然也可说得不是来给送行的了。
 

  痛禅上人道:“答得好,但我听得了凡代你禀告,你自言尘缘未断。
 

  慧可道:“是,弟子确是尘缘未断,罪孽难消。”
 

  痛禅上人道:“本来无一物,尘世即是西天,又有什么罪孽不罪孽的,好,我再问你,何谓尘缘?”
 

  慧可不觉额角沁出汗珠,说道:“请方丈教诲。”
 

  痛禅上人道:“我念一段《华严经》给你听:“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尘不自缘,必待于心,心不自心。亦待于缘。”(注:这段经文的解释,请参着任继愈著的《汉唐中国哲学思想论集》中的“华严宗哲学思想略论”,这里不赘述了。)
 

  痛禅上人念罢经文,作一偈道:“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但依此法修行,西方便在目前!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慧可道:“方丈教诲、弟子谨记。”
 

  痛禅上人道:“好,那你可向去处去了。”
 

  蓝玉京没想到这一关竟是这样“容易”就过了,他随着慧可走出山门,心中还是一片茫然。
 

  正是:山非山兮寺非寺,情关闯过闯禅关。】

  这所谓“山非山兮寺非寺”的三重境界,正略近于人生之境,婴孩初生之时,诚如白纸一张,未闻所谓的大道,未经人世的沧桑磨难,没有人情世故的圆滑,是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年事渐长,阅历日丰,昔日的白纸难免点染无数墨迹,悲欢离合,恩宠荣禄,放眼望去,自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了;人到暮年,沧桑历尽,功成身退,思前想后,感悟良多,青少年时代许多不懂的情感,临到老年已然放开,人生无常,淡定生死,心胸豁达,无欲无求,已达化境,同样的磨难,别样的心境。是谓“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此山已是体悟之后的山,此水亦是与我浑然融为一体之水。故也可说“说是就是,说非就非”。种种感悟,存乎一心!

  反观“任他泰山压顶,我只当清风拂面”这一句武当剑术的秘诀,正与禅理中“无我无相”之境颇有共通之处。灵台清明,恰是禅定的至高境界。也难怪,武当功夫源出少林嘛。

  还有文中不歧(戈振军)的遭际很能体现佛家的所谓“业障”之学。因为多年之前的一念之差,他害死了自己的师弟,尽管可以找出一千个一万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推卸责任,却始终也逃不脱良心的拷问,所以每逢风雨之夜便痛苦不堪,所有邪恶的念头紧紧纠缠着他,以致恶梦不断,不死不休。种多少业,便受多少罪,其间大概没有转寰的余地。

  《武当一剑》应该是梁老的封笔之作吧?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小说中纯道德意义上的侠客的退隐是一个极其可喜的变化。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除了蓝玉京与蓝水灵之外,或多或少都带点邪气,但又人人有一番不得已的苦衷,罕有大智大勇的完美之侠,亦难见大奸大恶,罪无可恕的完全之恶人。亦正亦邪的人物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洗以前的说教之风。东方亮此人心地不坏,但是达目的他可以与臭名昭著的青蜂常五娘合作,草菅人命,为达目的,他可以欺骗蓝玉京真诚的友情,在偷学武当剑术这一件事上,他的做法显然是有违道义的,可说是极不光彩的。但他幼受师命,以超越武当为唯一目的,不择手段却也是无可厚非的。何况他也救过蓝玉京,在偷学的过程中,蓝玉京也曾因此而有极大受益,促使他最终参悟武当剑法。他的行事往往留着三分余地。邪中带着三分正,正因为这三分余地,他亦时常处在痛苦的煎熬之中,反使他平添三分可信可爱,他是七分邪中三分正。

  再如不歧,这个人物出场时是正面形象,但正面之中总带着三分邪气,他的性格缺憾是很鲜明的,恰如七分正中三分邪。他因一念之差,因妒成恨,明知证据不足,依然狠心杀了师弟,与其说是为师父报仇,不如说是替自己泄愤。后来他怕义子复仇,忍心教他中看不中用的剑法,偏偏又良心未泯,以致于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同心的煎熬,走错一步,悔恨终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恨复可怜,可敬复可叹。

  再如耿京士误杀案的肇始者王晦闻,他处心积虑,甘作满洲走狗,竟只是因为名利之争!为着一份莫名的疼爱,他多次徘徊在善恶边缘,人兽之间。却在接近成功时,功亏一篑,看完全书,始终也对他恨不起来。

  看这部小说,竟似找不到一个令自己完全信服的角色,牟一羽是武当杰出弟子,却殊少几分少年之气,令人难以亲近,反而是东方亮比他更有亲和力;牟沧浪身为武当掌门,私德有亏,私心甚重,一般地无法令人信服;无量长老就算不是勾结王晦闻,私通满洲,单看其人心计之狠毒,比常五娘犹胜几分,但常五娘乃是明坏,无量长老却是阴毒,乃武当第一伪君子。

  顺便提一句,这部书中提到了剑道上的“剑意”,“从无到有,似有还无”,参透上乘剑术之后,随意挥洒,皆成妙手,看似无招,实是有招,从无到可以到有,似有仍然还无,在他本来的“重、拙、大”的观点上,终于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与金庸的“无招胜有招”之说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清颦:什么样是好书,什么样又不是好书?其中分野有些模糊。
  最初看这本书时其实不爱,整本书基调不欢快,书里面又有谁谈的上真正幸福了?
  可是后来想想还是获益良多的。
  姐姐看出的是禅学,我看出的又是什么呢?

  零落一身秋:《武当一剑》应该是我看得比较早的梁的书,当时年岁尚小,对于禅机之类不可能有太多感悟,但就《武当》里的情,我和颦儿交换过看法,意见其实差不多,并不是作者的失败,我觉得《武当》一书亦喜亦悲,三个主角都入正道,各自为侠,故是一喜,悲处就如颦儿所言,在于无言的爱情。认为西门燕是女主角我不能认同,我觉得蓝水灵更像女主角,她和东方亮的感情,在最后泪眼相看的时候,真的让人嗟叹。《武当》比之其他书,对情的描写更微妙也更含蓄,不是大开大合的拳法,而更像太极剑的奇招,婉转微妙。以后有机会再谈。

 

 

我看武当一剑

天山游龙
 

  《武当一剑》是梁羽生的封笔之作。作者在创作本篇小说过程中继续探索新的创作思路。整篇小说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情节”的创新,小说以一宗十五年的悬案为线索展开情节,将读者一下子吸引到小说中去。直到小说最后一章,真相才最终大白,这在梁羽生以前的小说中显属少见。整篇情节扣人心弦,每有出人意料之笔,吸引读者一口气追看。很多人说梁羽生小说开篇吸引人,中间显得平淡,呈现前工后拙之势,但通过这部小说,可以看到,梁羽生在设置小说悬念,增加小说曲折程度上也有很高的水准,不过是早年不致力于此而已。

  二是“人物”上的创新。本书在人物创作上作者显然是希望继续围绕“人性”方面进行更深的发掘,力求表现人性的复杂。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试看小说的几名主要人物,老一辈的“小五义”中,七星剑客郭东来是一名正义的侠客,但明朝和后金的双料间谍,堂堂的大侠居然是“双料间谍”,这和作者之前多坚持的侠客“独来独往”的思路有了明显不同。“聋哑道人”王晦闻在小五义中有着较响亮的名声,也颇受江湖中人尊重,但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后金奸细。但他同时又对武当掌门无相真人忠心耿耿,对蓝玉京则是疼爱有加,以致多次有机会将之致之死地而主动放手,最终反而死于蓝玉京剑下。西门牧由爱生恨,处身积虑,图谋报复,在武当山掀起了一场十五年的风波,表现出黑道枭雄的霸道、狠毒,但无疑对西门夫人付出了真正的爱,而且在民族大节上表现了凛凛气慨。慧可一身武功,但无疑个性过于软弱,因情避世于少林二十多年,仍无法忘情,再度出山。虽有一身武功,但易受人欺,容易动感情,最终身死辽东,令人惋叹。中州大侠牟沧浪(后为无名真人)武功、才干、智计均为上乘,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领袖之才。但早年用情不专,背弃西门夫人,又误交常九娘,为日后埋下了隐患。加之太过重视大侠这一形象,为人处事带有虚伪的一面。牟一羽精明强干,却心机过于深沉,私心过重,所做多从维护其父子的形象利益出发,而且还多次利用蓝水灵,设计对付东方亮,缺乏光明磊落。东方亮绝顶聪明,珍重与耿玉京之间的友谊,多次在其危难之际出手相助,但为了压倒武当,多次设置陷井从耿玉京手中偷学武当剑法,无疑缺乏朋友之间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之品格。武当一派的人物的作者笔下也都各有所表现,无相道长雍荣大度,一派得道高人之风。但当爱徒临死之时也表现了常人般的悲痛。无量道长则深沉奸诈,无色道长耿直豪爽,重视感情。甚至武当的不戒、不波、不败、不悔等二代弟子也在作者笔下显现出不同的个性。作者在书中塑造了众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基础上,又从本书主角蓝玉京的义父不歧道长身上充分表现了人性的复杂。不歧道长早年无疑深爱着师妹,但一方面个性懦弱,另一方面却因嫉生恨,假公济私杀了耿京士。他抚养耿玉京成人,两人之间具有父子之情,而又怕耿玉京报仇,在教授剑法时故意教得似是而非,差点害了耿玉京。同时由于个性懦弱,不敢面对当年的错事,因此被无量道长所挟持,差点成为师门罪人。小说中许许多多的人物,都不能从其表面去看,不能从其表象去猜度,也不能简单定性为“好与不好,邪抑或正”,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都有各自的形象和人格,也有各自的私心和弱点。

  相形之下,本书男女主角耿玉京、西门燕显得单纯,毕竟他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简单的生活阅历不容许他们表现出太复杂的个性。但作者在塑造他们也独具笔墨,既单纯又不死板,另具一格。

  三是“武功”上的创新。梁羽生小说的“武功”描写早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创造出了发天山剑法、双剑合壁等激动人心的武功。但进入中期以后较少创新,过于注重道德力量,正邪区分过于清楚,从而导致被一些缺乏全面了解的读者进行讥评,认为过于单调。但是进入后期可能作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进行了创新,如冰川剑法中的剑意、幻剑非剑的灵气等。在本书中作者借鉴了“庖丁解牛法”的哲学原理,描写了耿玉京领悟“剑道”的过程,颇为耐人寻味。庄子的哲学,既符合武当的道家宗旨,而且也是一种“治学之道”。同样的一招“白鹤亮翅”,不同的人使出有不同的后果,在乎各人的领悟,各人的入道。对武功的描写,显然已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最后,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中还别出心裁的把“武当一剑”一化为三,既写了耿玉京学剑悟剑道的艰难历程,又相对刻划了东方亮、牟一羽。最后三人都称得上“武当一剑”,一在辽东,一在西域,一在中原腹地。走的都是侠义之道,也最终贯彻了作者“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创作精神,可谓作者推陈出新之作。

  这部小说无论在情节、人物、结构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本书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我个人认为本书仍然难以达到前期一些颠峰之作水准。一是本书情节扑朔迷离,但是也出现有一定的情节漏洞,结构上也未能尽善尽美,如作者苦心安排的“武当悬案”中,西门牧的报仇与王晦闻的挑动武当内乱,夺取武当大权照作者交代他们是各行其事,但却在同一时间互为配合,有点不近情理。慧可究竟为谁所杀,西门牧、王晦闻书中欠了一个交代,照理解应是西门牧,为什么杀他,为什么慧可不肯说出凶手,书中都没有进行说明。二是作者在本书中着力发掘“人性”,表现出人性的多方面,但书中男女主角显然压不住阵脚。尽管我在前面认为他们都是十五、六岁少年,不可能有太多的阅历,因而显得单纯,但是读者仍然希望书中的主角应是最为光彩夺目,本书显然没能做到这一点。使人觉得遗憾。三是作者是写“情”高手,但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写得不是很好,需要在梁羽生小说中排名的话,这方面我认为可能排到34或35位,书中所写的不歧道长因嫉生恨,西门燕的痴心东方亮均是泛泛而谈,最后作者又因为西门夫人一句话,强行将耿玉京和西门燕撮合一起,令人莫名其妙,充着这方面的缺陷,本书难以进入梁羽生十佳之作。我个人认为本书排中的话可排十二、三位吧。
 

 

拨开迷雾,见证你的沧桑容颜

──评《武当一剑》

乱世佳公子
 

  这篇文章是我看完报纸连载本《武当一剑》写的,读者你或许并不能接触得到这个版本。所以,在阅读本文之前,请你慎重考虑。文章有很多内容是你所不知道的,这些东西对于你来说也许将会是非常的“邪恶”。

  连载本《武当一剑》,是许多志同道合的梁迷共同致力完成的。感谢天山游龙、心海泛舟、花无语、侠圣的慷慨资助;感谢私家侦探的倾力制作;感谢沉星的认真校对以及Smsjsmsj的热心帮助。有他们的付出,才让人能一窥《武当一剑》之全貌。一口气读完,在弥补了以前的遗憾外,更是感到非常痛快。这种痛快的心情确实不是读天地本不完整的《武当一剑》可以带来的。在此,我希望能把我的特殊性部分与读者分享,把这份痛快也带给你。不过,在此之前,还是有必要先详细谈一谈天地本《武当一剑》!

  评天地本《武当一剑》

  《武当一剑》是梁羽生的封笔之作,在我的梁羽生小说的阅读顺序中也非常靠后。初读《武当一剑》,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震撼。小说一开始,梁羽生就让读者面临一个堪称完美的阴谋。一个个疑案接踵而至,情节的层层递进,让我应接不暇。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已经迷失在《武当一剑》中,不忍释卷。这部小说让我的心与思想都随之而动。紧张的氛围,让我在读小说时,目瞪口呆。这是梁羽生在小说中鲜少展现的一面,不料却是如此的娴熟。这种感觉,只有在读《还剑奇情录》时,才曾有过,但情节方面《武当一剑》比《还剑奇情录》更引人入胜。难得的是,在这个大范围背景的设定之中,梁羽生没有忘记细节,笔触直击人心,细腻之处,更是前所未有。计谋在长时间的酝酿中成熟,在迷雾里,把魔爪全面伸向整个江湖。长夜黑暗,处处险恶。在忧伤的雨夜,梁羽生展现出了人物不可察觉的小小的角落,不岐内心复杂的感情交割。小说从不岐的心灵负罪感入手,一步步乃至彻底攻破不岐的心理防线。大自然与心理的融合,梁羽生成功地暴露了不岐心里一道道清晰的伤口。雨点从天际降落,也伴随着脓汁由不岐的伤口滴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午夜的梦回,见证了一位被折磨的极度扭曲的人物。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不必以恐惧为耻,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已定的现实。但是不岐不敢,他逃避了!而不岐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渐渐变成一只可怜虫,由鲜明转为黯淡!明月无情,一位位大侠的逝去,天空也为之落泪。哭泣吧,哭泣吧!大雨滂沱,洗刷了剑上的鲜血,却冲不散弥漫的悬疑,掩盖不了人性的卑微。
 

  可惜的是,璀璨仅仅只属于开头的篇章。《武当一剑》的这份欣喜并没有持久,我还没来得及陶醉,已经消失!纵观全文,当初的震撼却变成了整部小说的束缚。
 

  《武当一剑》前后两种迥然不同的写作风格,以东方亮的出现为分界点,由此梁羽生回归了自我,但交接不当。
 

  岁月带不走人们的记忆。无头公案还停留在那个雨夜,那座山头,没有一点进展,却在任何方面都限制了情节的发散。这个公案,经过十六年的时间,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形成了一个黑洞,吸引了小说中的任何人,任何事,围绕它转动。引申已经没有出路,终止则是欲罢不能,梁羽生也把握不住了,只好把一个个人物都往黑洞里填,结果全被无情的吞噬,与公案毫无瓜葛的人也都成为了牺牲品。使《武当一剑》的整体格局相当混乱,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乱七八糟。而蓦然回首,当初对这个公案不停的渲染,埋下的伏笔,却没有发生一点作用,只是变成了一遍又一遍无意义的重复。如果,最后不是凶手莫名其妙的出来告诉大家“我是凶手啊”,《武当一剑》还真不知得如何收手。如此,这个曾经扑面而来的疑案,每一件小事都有意义,整件事却没有了意思,一团麻绳一团糟!
 

  两种风格的穿插,小说的中间与后面部分没有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而是互拉后腿。纠缠、扭曲;再纠缠、再扭曲,使《武当一剑》变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而梁羽生把笔墨全都放在了这个公案上,使小说其它的人物大失颜色。每个人都把权术当成了家常便饭,在失去性格的同时,又演变成千篇一律。而对于蓝玉京、牟一羽、蓝水灵、西门燕、东方亮等主角的描写也相对的脆弱,让人不能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是这个公案拖累了整部《武当一剑》!在东方亮出现后,梁羽生就算回归自我,也没有能真正展示出自己的魅力。这部小说没有一点自由,全被无头公案奴役。就像东方亮所说,不要把全部的天鹅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梁羽生不能梳理好无头公案时,《武当一剑》散失的是灵魂。
 

  但是,我以上所说是不全面的,因为《武当一剑》三分之一的部分已经被删节了。三分之一足以扭转乾坤。不是说得不到的就是好的,我无意夸张被删节的部分。但是,我在那里面找到了我期待的东西,重新领略欣喜,再次感受震撼。于我来说,删节的部分才是真正的《武当一剑》,是如此的精彩,是全小说的灵魂。

  删节的是什么?

  “本书以明末的大动乱为时代背景,写武当剑客耿玉京的传奇事迹,有儿女私情,有民族大义,有宫闱秘史,有江湖秘闻,更具有武侠小说与历史小说之长,敬请留意!”
                        ──一九八零年五月八日《大公报》

  以上便是连载时对《武当一剑》的预告,天地本的《武当一剑》和这个预告完全不挂钩,因为这些内容与无头公案也是不挂钩的。蓝玉京如何可以被称为剑客?他只不过是一个对太极剑法很有天赋的少年,而丝毫没有体现出剑客的本质、内涵,他的成长历程也根本谈不上“传奇事迹”。爱情在何处?东方亮、牟一羽、蓝水灵、西门燕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微妙,朦朦胧胧的关系还真是够不上“儿女私情”。倒是西门夫人与常五娘这两位“大众情人”独领风骚,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可“大众情人”的爱并不能带来一点共鸣。民族大义呢?宫闱秘史呢?江湖秘闻呢?这些更是一笔带过,轻如羽毛。天地本《武当一剑》当真为了突出重点,剩下无头公案这个骨架,血与肉都被削去了,是一位光杆司令。

  现在,容我带引大家一起进入连载本《武当一剑》,品味一番丰满的《武当一剑》吧。

  蓝玉京的原配

  不知怎么的,大概是我看梁羽生的小说看出了一定的“语感”,当我第一次看到“郑巧儿”这三个字的时候,我便对她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马上问了私家侦探“郑巧儿是谁?”“她是蓝玉京的原配。”我当时就惊呆了,小说可以这样删节吗?

  天地本《武当一剑》,蓝玉京是只身一人闯江湖的,在最后才不自然地把西门燕拉在了他的身边。以前认为全书中蓝玉京都是一个未成年少年,结果没有了“儿女情长”的缠绵,当作特例吧,也就没有在意。当然不是这样的,郑巧儿是与无头公案完全无关的人员,有始到终,也没有被梁羽生推到黑洞中,这大概使郑巧儿变成了无关紧要的人物。但这才是真真正正自由的人物,没有与无头公案签定“卖身契”。在郑巧儿身上才可以看到梁羽生的自我,看到梁羽生的魅力。去体验自由的快感吧!

  在所有人物都诡计多端,闪烁其辞,难以预料的江湖中,郑巧儿的出现犹如一股清风。
 

  大抵主人公都会认为别人是无力保护自己的,而他应该负起责任。所以郑巧儿与她的爷爷郑铁岗就在闹市中被蓝玉京救了,完全符合爱情发生的第一步:英雄救美。这个情节让我想到了《武林天骄》中檀羽冲与钟灵秀的故事,还真担心郑巧儿会步钟灵秀的后尘,如她般死在蓝玉京的怀里。幸好没有,蓝玉京可不像檀羽冲般有那么多女的围着他转,可以退而求其次。如果郑巧儿死了,蓝玉京当真会成为独行剑客。

  郑巧儿以她自己独有的方式美丽着,她的出现冲淡了《武当一剑》绷紧的气氛,让人脱离无头公案的纠缠,轻轻呼吸,一下子就打开了缺口,多么的无拘无束,多么的淋漓畅快。自由,是如此的友爱。一声声“耿相公”“石头哥”(石头乃蓝玉京的化名,与“玉”相对),郑巧儿涂了蜜的嘴巴,带来了无穷的欢快,而时不时蹦出一句市井俗语,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好久没有这么放松了!

  本来蓝玉京的身上多少有点江海天的影子,江海天这位“老头子”碰上了名门出身的谷中莲,是读者的不幸。他们两人除了真心相爱以外,擦不出任何火花,这于他是夫复何求,于读者则是平淡无味。而蓝玉京碰上郑巧儿,是他的大幸,也是读者的大幸。

  蓝玉京,你什么都不懂

  郑巧儿的爷爷郑铁岗是强盗出身,祖孙两人把混黑道的经验全部传给蓝玉京,更把他教成“千王之王”,易容打扮成纨绔子弟,一位武当山正经人家的孩子被包装成了毫无破绽的“少年加赌徒”。自己想象一番,蓝玉京变为一位“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混混,是多么的有趣。耿石(蓝玉京)与好运(郑巧儿)混赌场把情节推向了高潮,而赌场如意坊中群雄聚集,蓝玉京、牟一羽、楚碧山等人的豪赌情节别开生面,精彩程度完全不逊于武当山上的剑术的比斗。

  在梁羽生的小说里,蓝玉京、郑铁岗、郑巧儿这样的相遇,基本会以郑铁岗的死去终结的,而临死时撮合了两人。这种结合太过牵强,是责任感而非爱意的驱动,难免使读者为之叹息:李思南与杨婉如此,檀羽冲与钟灵秀如此,蓝玉京与郑巧儿也是如此!其实情节虽然相似,本质却是完全不一样。蓝玉京与郑巧儿早已是生死相交,情愫的滋生已经把两人缠绕在一起,不离不弃。“你愿意一生一世待她好么?”“愿意。”中间没有一刻的犹豫。郑铁岗与蓝玉京的对话只是蓝玉京对郑巧儿的爱情宣言,对这爱的承诺与坚守。本就相知相爱在先,郑铁岗之托,只是交代一下而已,这个情节不是为了蓝玉京与郑巧儿的结合,不过只是郑铁岗寻求心安罢了。

  是郑巧儿诠释了《武当一剑》的“儿女私情”,蓝玉京爱上了这位暖如冬阳的少女,使他在黑暗长夜里行走之时,不惮于前驱。郑巧儿抚平了蓝玉京的点点忧伤,是蓝玉京可以完全依靠的对象。

  而蓝玉京、郑铁岗、郑巧儿的相遇,精彩程度还远远不止如此。因为郑铁岗不是一位龙套,他不是为了牺牲而出现的人物。他的光亮足以掩盖蓝玉京的剑气,风采完全凌驾于蓝玉京之上,锋芒之盛,无出其右。

  侠之大者

  《武当一剑》中有大侠之称的人物太多了:两湖大侠何其武,中州大侠牟沧浪,扬州大侠楚江清。只是何其武一开始已是无头公案的牺牲品,无从谈起;牟沧浪虽无大错,但工于心计,行为不检点,自私自利,枉为大侠;楚江清更是怕东方亮为父报仇,而甘去当奸细,使得儿子楚碧山成为无辜的牺牲品。当真是一句英雄无觅!沧州剑客郭东来虽然素有侠名,但每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除了无相真人葬礼上,轰烈一番外,也无其它可称道的事迹。

  真正配称为大侠的人,便只有他──郑铁岗──大盗郑铁岗。

  由于梁羽生的笔误,郑铁岗前后共有三个外号,分别是“摔碑手”、“铁掌神拳”、“铁掌金刀”,不必太过于在意,共同点都着重于“掌”。

  郑铁岗刚出现时是一位需要孙女搀扶的佝偻的老汉。但正是他凭着双掌掀起了江湖与朝廷的风起云涌。他敢于从唐二先生手中救下蓝玉京,使唐二先生心灰意冷,感叹“英雄迟暮”;他敢于与《武当一剑》的二号Boss王晦闻对掌,再次救蓝玉京于危难;他敢于在武当山上,脚踢无量,结束了这位老谋深算的长老的性命;他敢于只身闯天牢,营救熊廷弼;他敢于夜入皇宫,刺杀魏忠贤;他还在一天之内就给袁崇焕一百十三万两银票。这些丰功伟绩,衬托了他的伟岸,不会消逝。当与他有深仇的赵太康与褚千石都佩服他时,他便无愧大侠之名。

  可是,郑铁岗却不曾拥有一个伟大的死亡,竟是在受伤之际死于宵小之辈的偷袭。为他哀悼!是他成就了蓝玉京,是他与蓝玉京体现了“民族大义”。而当正义与公道留给无情的天去主宰之际,死亡却降临在他的身上,罪孽何在?天从未慈悲过。对于一个人,勇敢总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流失,但在郑铁岗死时,我才发现:他的皮囊,是个老人,而他却一直拥有一个年轻的跳动的心!我记得,他的一部分一直活在我心里。

  逝者不死,也唯有他才能跨越生与死而至永恒。

  蓝玉京·东方亮·蓝水灵·西门燕

  天地本《武当一剑》,在群星都失去光彩的夜空,东方亮相对来说是一个亮点。他分享了蓝玉京做为主角的光环。只是当被删节的三分之一全与东方亮无关,而又是讲述蓝玉京传奇的剑客生涯时,蓝玉京便巩固了他第一主角的地位。

  天地本《武当一剑》蓝玉京确实无甚出彩之处,最风光的想必是打败剑圣向天明了。只是在连载本中,就算除却他与郑铁岗祖孙的部分,这也只不过是蓝玉京之万一。

  一剑在手,傲立武当。

  如今的蓝玉京已经改用剑说话了,他的生命在于长剑。

  为救郑铁岗,蓝玉京用一招拦住了牟沧浪的追击;为救袁崇焕,他用一招杀了英松龄,再用一招杀了陆志诚。其后,何老大、祁老三、唐二先生、金鼎和,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是江湖仇人还是朝廷渣滓,他都一视同仁,只用一招。他的一生是一生对“私生子”的审判,他用剑洗消了以前的耻辱,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无所畏惧,自己的强大。按小说家言,甚至努尔哈赤也因为蓝玉京的剑而死。蓝玉京杀人,已是只须一剑了。从今往后,他的路由他自己的剑来书写。这不是重点,死人没有重点可言,重点在于他与东方亮的决斗。东方亮手中刀剑冰冷,心地更是冷酷无情。只是双英比剑,兄弟唯一剑,两次都是瞬间解决,留下落寞的东方亮。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不要逼蓝玉京拔剑。

  安静处如投于大地的影子,轻巧处如随风而飘的羽毛,迅疾处如蓄力待发的蛇,休止处如平滑如镜的水。不动如山。闭上眼睛,置于天地间,蓝玉京随意发挥,已是无敌。闭上眼睛会比较安心,这份安心来自觉悟,来自信心。闭上眼睛的蓝玉京让多少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中招的,死不瞑目,为名利奔波,到死,都还是一个傻子,一无所有。

  删节的三分之一与西门燕无多大关系,基本她的形象就是天地本的形象。但却略微提到了蓝水灵,而这一闪而过的影子,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泥爪。

  蓝水灵的剑术也有精彩之极的表现,并不下于蓝玉京。她剑光霍霍,一人一剑全歼龙门帮。只是在这光辉灿烂之际,她选择了退出──削发为尼!

  当初与东方亮一路同行,雨夜的驻守,她在雨季结识了东方亮。而年轻的心接受的都是痛楚,痛楚在提醒她别忘记发生过的事。唯有出家,才能割舍一切。“蓝姑娘,我愧对你,请你原谅。”“出家人元真,敬谢施主!”一颗眼泪,泪水一流下来意味着放弃,便是接受了成长之痛。那水灵灵清澈无比的大眼睛,就是用眼泪洗出来的效果。这悲伤结束了,由一颗泪水引发的浪漫而使两人天各一边。

  尾声

  处处无家处处家,你的家在我的心里。

  也不知道自己文章写得如何,但愿能给你带来连载本《武当一剑》的欣喜与震撼。对《武当一剑》有一份新的认识。
 

                           2008年04年25日于梁羽生家园
 

 

梁羽生之江湖归去:《武当一剑》兼谈《天蚕变》

花无语
 

  “三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1983年《武当一剑》连载完毕,梁羽生宣布封笔归隐江湖,此时距梁氏1954年写下第一部武侠小说已是将近三十年。三十五部的武侠小说对于梁氏来说,至少武侠界已是著作等身。相对于金庸圆满华丽的退出,古龙英年早逝的遗憾,梁羽生更多的是平淡不经地结束了漫长的武侠生涯。四个十年的风雨之后归去,梁羽生是否如灵云禅师那样悟到“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移。”的真谛?《武当一剑》这部封笔之作似乎也应该蕴含梁氏江湖归去之前的内心世界的些许流露。

  一、黄鹰已入白云处
 

  在谈论《武当》之前,先闲谈几句《天蚕变》。《天蚕变》先有剧本,后有小说,这个系列的电视剧80年代风靡一时,很多年后就成人们不错的怀旧谈资。我第一次看《天蚕变》的小说名字叫做《武当七绝》,黄鹰华丽的文笔以及精彩的武功与比武让我看得如痴如醉,书中的人物故事很多年都还记得。黄鹰为古龙代过笔,网上让你飞兄考证《血鹦鹉》后半部系黄鹰代笔,有网友认为黄鹰深得古龙神韵。从《天蚕变》这部小说来看,黄鹰自己的风格还是非常的明显。除傅家叶帝以及风雨雷电等碧落赋中人是套用了《大旗英雄传》的桥段,其余的小说人物、故事、格局均是不落俗套,如云飞扬的身世、傅玉书的潜伏,还有神奇的天蚕功都写得相当吸引人。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黄鹰关于武当的描写。黄鹰文笔华丽而简练,与古龙较为冷酷的简练相比,黄鹰的文笔带着古诗词的韵味。这样一来把武当描写得仙气缭绕,宛如现在的玄幻小说的仙山神岛。

  【清晨,晓色未散,朝雾仍浓。
 

  二十七峰在朝雾中迷离,天柱峰更就仰不见颠,整座武当山如人间仙境。
 

  一声钟鸣,山回谷应。
 

  在武当山来说,这一声钟鸣,就是表示这一天的开始。】

  钟鸣不绝,一声紧接一声,朝雾渐淡,彷佛为钟鸣声击散。

  俨然几分《诛仙》中青云山的味道。更为吸引人的是武当的云雾弥漫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再加上黄鹰云雾般的文笔,极大地刺激着读者的好奇心。传授云飞扬武功的神秘黑衣人,青松从容淡定下有着多少的秘密,隐藏密室苦练神功的燕冲天,后山水潭囚禁的神秘怪物。暗流涌动中安稳不动的武当掌门,与两个女人的意乱情迷,与私生子的欲说还休,在黄鹰摇曳文字的配合下,流转成凄迷的画面。

  这时候,夜色已降临。

  夜色未浓,云房的灯火已燃亮。

  青松背着灯光,立在西窗之下。

  窗外有几簇芭蕉,早已被西风吹绽,摇曳在夜风之中,是那么苍凉。

  夜色虽未浓,夜空看来却更遥远。

  青松的目光也很遥远,彷佛已陷入沉思之中。他双手却抚摸着一块玉佩。

  从整部小说来看,黄鹰显得较为仓促或者还不成熟,小说开始搭建的庞大架构后来经营得比较草率,虽然也有傅玉书误杀亲子的惊心动魄,但故事的进展略显失控,没有前面的精致。云飞扬与独孤飞凤以及傅香君的情感处理得很简单,独孤无敌这个枭雄本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黄鹰却把他走火入魔地陷入了仇恨之中。最后的决战也有些草草了断的意思,结尾处无尽的苍凉空虚不知是否是黄鹰心境的写照?据网上传言,黄鹰后来拍鬼片借下黑道的高利贷,最后被黑社会枪杀在家中。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回过头来再说《武当一剑》,也是一部与武当有关的小说。自从梁氏早早写下《白发魔女传》以后,武当在梁书中鲜有正面形象的出现,倒是封笔之时梁氏青睐了武当一回。我一直感觉《武当》与《天蚕变》有相似的地方。从文笔上说,梁氏在经过先前几步小说的刻意改变之后,《武当》中部分篇章的文笔非常的潇洒写意。

  又是草木摇落的深秋,又是斜阳如血的黄昏。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这渺无人迹的荒山,如今却有一个人在轻轻叹息。是叹息:年去岁来,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

  是叹息: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诸如上面这样的文字,不要说文革期间的沉闷作品,就是前期作品中也不见。梁氏小说中习惯运用长句,到了后期风格变化,才较多使用短句。《武当》中这些颇有些意味深长的短句显得比较成熟,略近于黄鹰的风格了。

  除了设置与云飞扬相似的不明身世的主角之外,武当的布局也与《天蚕变》中颇多相似之处。

  同样云雾凄迷的武当,同样暗流涌动的武当。不动声色的无相真人主持的平静场面下,内有无名道人(牟沧浪)、无量道人、聋哑道人、不岐个个都是不敢寂寞,外有剑圣向天明的来势汹汹的挑战。云牵雾绕的武林名山已是山雨欲来,只待一幕恩怨交错、惊险离奇、高潮迭起的大戏缓缓上演。仅仅开篇几回,就铺垫下如下规模宏大的布局,这在梁书中是十分罕见。“盘马弯弓惜不发”,无相真人驾鹤西游,小说行到紧要处,笔锋一转,主角耿玉京只身下了风雨如晦的武当,从此激起江湖千层浪。

  三、人生南北多歧路

  “入门持三戒,三戒贪嗔痴。心中有主宰,岐路任由之。无色复无相,何悔复何疑?”我觉得不岐是梁书中最出色的配角,在《武当》中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相比以前梁书说教中正邪分明的脸谱化,或者悲剧中刻骨铭心的爱恨难辨,或者是《剑网尘丝》中刻意偏激的混乱。《武当》中的人物大多是善恶难辨,让人无法一眼看透。书中的人物除了单纯少年耿玉京之外,大多人物是各有所图。既无正邪分明的革命说教,也没有一尘不染的情感悲剧,有的是有着各自的缺陷的众生红尘中造下各自的业,在各自的面具下承受心灵的煎熬。

  无名道人如此、聋哑道人如此、不岐更是如此。

  大雨倾盆的寂寂空山之中,师妹何玉燕移情师弟私奔怀孕归来,师父深夜离奇被刺,师弟耿京士身负奸细弑师的双重嫌疑,戈振军终与师弟手足相残。师妹决战产子,戈振军趁机刺死师弟,随后师妹托孤自杀。这样的一个楔子不但开启整个故事,各种隐秘更是沉入戈振军心底成为秘密,永不停止地拷打他的灵魂。

  师门变故之后,孑然一身的戈振军奔赴武当,遁入道门。法号不岐,无奈身入歧路。梁氏如此罕见地细致描写不岐的内心拷问。在武当的暗战中,无量道人的笑里藏刀,无相真人的不动声色,不岐唯有谨慎度日,唯恐一着不慎,真相大白。义子成为不岐寄托情感的唯一亲人,只是这位亲人却可能成为与他不共戴天的仇人,又是一颗令人不岐时刻不安的定时。城府坚毅的不岐不但要在暗战四伏的武当中安身,更要承受那个大雨之夜记忆的折磨。当时杀红眼睛看着师弟死在自己的剑下的戈振军,日后在雷雨之夜静坐沉思内心抽搐的不岐道人。不岐在看似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清理门户诛杀师弟,但这个时时刻刻折磨他的秘密在于他杀死师弟原因更多是妒忌师弟赢得师妹的感情。在旁人看来不岐清理门户,即使是误杀也是由正当理由,却是缘于不岐妒忌的心魔造成的罪业,成为不岐无法摆脱的灵魂重压,煎熬在武当山的凄风苦雨之中。

  终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当耿玉京向不岐复仇的时候,不岐感受的不是死亡的恐惧,而是摆脱煎熬的解脱。不岐请求耿玉京点亮油灯,再看一眼自己抚养长大的义子。恩怨交织之中,这份出自肺腑的真情留下无尽的感动。但不岐令人印象最深刻之处在于他在极力保持平静的面具下的心灵煎熬,有各方势力的逼迫,有义子可能的威胁,更有灵魂上的折磨。梁氏通过不岐将心灵上的如坐针毡表达得如此真切彻骨,或许也是作者自己曾经的心灵煎熬的曲折诉说。

  四、去留无意话版本

  《武当一剑》是连载版和现行版区别最大的梁书之一。现在版本相对连载版删减幅度很大。最大的删减是耿玉京在慧可和尚死后前去金陵寻找郭璞了解身世一段被完全删去,并且删去了耿玉京在此期间结识的后来妻子郑巧儿,现行版强行将西门燕与耿玉京速配。此外连载版中,耿玉京在武当与向天明比武之后,与郑铁岗郑巧儿三人前去京城解救熊廷弼一段被删去。相对连载版,现行版中几乎与官府没有任何联系,故事像是以耿玉京与向天明的江湖门派争斗为主线,与梁书武林官府的对立的风格区别很大。

  我觉得现行版相比,少了官府的掺和,显得简练流畅一些。缺点在于故事失去了完整性,如耿玉京的身世就始终没有完全交待。主角耿玉京也被简化了,仅成为击败向天明的天资超卓的武学奇才了。至于感情本是速配,也就莫名其妙了。

  连载版中耿玉京来到金陵后,结识郑铁岗郑巧儿爷孙二人。在郑铁岗的教导下扮作贵公子,学习赌术,在赌场中大展身手。并最终见到郭璞,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郑铁岗郑巧儿对耿玉京十分关爱帮助,郑巧儿与耿玉京少年人相处生情,虽然略显平淡,倒也真实。

  就连载版来看,耿玉京下山之后,故事开展上显得有些凌乱。开头楔子武当的系列命案布局很大,聋哑道人、无量道人以及西门牧是幕后反派集团。但除了开头结尾,幕后黑手基本没有什么动作,西门牧貌似作为最大的BOSS仅是最后一段出场和牟沧浪PK而死。小说铺垫做得很足,给人感觉很多东西没有写出来。

  主角耿玉京还是相当不错,很善良的孩子,东方亮意图骗他剑法,耿玉京还是始终把东方亮当作自己的朋友。从小就怀疑自己的身世,一直地寻找自己的身世,寻找之中总是感觉到他的忧虑。不岐、聋哑道人都是耿玉京恩怨纠缠的亲人。不岐虽然教给耿玉京华而不实的假剑法防止他复仇,深厚的养育之恩蕴含中十几年的武当抚养教导之中。聋哑道人虽然是幕后的BOSS,却是耿玉京少年的玩伴。最后武当对决,聋哑道人最终死在耿玉京剑下,耿玉京看着如昔日玩伴一般的眼神,仇恨褪去是旧时的感动。

  耿玉京在剑道上的探索写得相当不错,梁书一向重侠不重武,而耿玉京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不断领悟剑道,最后击败武当大敌剑圣向天明,在梁书中也是一个传奇了。少年终于成长为剑客奇才,一段江湖故事也该落幕了,当然也是梁氏武侠的落幕。明白了身世的耿玉京想着郑巧儿的留言“我在老家等你,”面对出家的姐姐蓝水灵以及养父母死后已经毁掉的家,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老家在哪里。乌鲨镇那个耿玉京父母隐居的关外渔村,成为梁书最后一对武侠眷侣的归隐之处。四年之后,梁羽生老来从子移居悉尼,真正的江湖归去。

                          花无语08年07月25日梁羽生家园
 

 

论《武当一剑》中的灰色人性

练霓裳
 

  最近读了梁老公开出版的收山之作《武当一剑》,感慨颇多。写这部书时,梁老大约已属于英雄迟暮,在书中再不见他早期作品中意气飞扬的白马书生、挑战世俗的野性女子、狂放不羁的叛逆少年、凋零在绽放时的滴血玫瑰,其主人公耿玉京、蓝水灵不过是面目平板、思想单纯、性格苍白的普通少男少女,西门燕也只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任性小姐,在梁老著作体系中毫无特别之处,可谓有之不多,缺之不少,其他如东方亮、牟一羽虽颇有心机谋略,性格中同时具备正邪两种元素,较以上几人丰满,但在作品的最后,却莫名其妙地一概成了坚定的革命战士,未免有虎头蛇尾。之而反面人物常五娘、唐二先生、西门牧等,虽手段狠辣,心计阴沉,具有令人不寒而栗的效果,但终究难逃梁老笔下常见的脸谱化之嫌。在整部书中,真正可称得上亮点的,却是几位游走在正邪之间,具备灰色人性的人物。
 

  若论及全书人性复杂程度,首推者自然是性格深沉的武当长老不歧。此人出场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将他当作居心叵测的真凶看待的。看他杀害师弟时咄咄逼人迫不及待,毫不手软的表现,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正派侠士,倒像是为了而借“正义、公理”为幌子,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样。后来事实证明,他固然没有卑劣到这般程度,但也绝不是梁老前期作品中随处可见的“高、大、全”的正派人物,他的私心一直都是很重的,人格中的污点也有不少:嫉妒师弟,公报私仇;玩弄权术,图谋高位;私德不检,结交妖妇;掩盖真相,篡改剑法……但由于平时掩盖伪饰的比较深,不为人所知,是以维护了他正派、高尚的个人形象。这种人物倘若出现在梁老的早期作品中,只怕基本便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死得极度难看,且永世不得翻身了吧。但在这部作品中,我虽然感觉他不乏可恨之处,但更多的是对他的理解与同情。事实上,人生在世,很少有人能够高尚得全无私心,全心全意的牺牲与付出虽然可敬可感,但在现实中达到这个境界的毕竟为数不多,在真实生活中,更常见的是那种游走在善恶道德边缘的人性。不歧可谓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做的许多事情,表面上看来可恶,但若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考虑,就可以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无奈。深爱多年的师妹抛弃他与人私奔,他内心该是何等感受?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憎恶师弟也是正常情感的反应,在杀死师弟一事上,虽不乏私心作祟,但这些行为都建立在“师弟是奸细”的基本前提上,就像革命队伍中的某人借队伍的力量杀死夺走自己财产的恶霸一样,这种公报私仇在道德上并不能算作罪状。而他包庇常五娘、隐瞒真相、见到凶手却不敢现身、对无量态度暧昧、故意教耿玉京错误剑法等行为,虽然表现得相当自私怯懦,但也是一个普通人在面临危机时的正常反应。既然没有,至少在他能够预见到的情况中没有对他人造成损害,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他“不够大侠的道德标准”呢?至于觊觎掌门之位,培植自己势力,更谈不上什么真正的罪状。如果我们中的谁有机会竞选市长,多半还是要用尽一切心机手段,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去努力争取吧。说到底,许多武侠小说中人物的软弱动摇行为被人唾弃不齿,甚至于为自己利益考虑算计一点,也会成为难以抹去的污点,并不是因为这种行为本身是什么罪大恶极,不可原谅的错误,而是我们自己自动为人物制定了一个过高的,甚至近于圣人的道德标尺啊。“没有罪的人,就可以杀死这个罪人”,在现实中,我们如果遇上这种情况,多半也会作出和他一样的选择,甚至还达不到他的高尚程度。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以道德评判者的姿态,对他大加指责呢?《武当一剑》的情感描写并不是很成功,全书中只有一处情节令我真正感到心酸,就是不歧甘愿死在耿玉京手下,请求他临动手前点亮蜡烛,好让自己看他最后一眼的一幕。这一场文字的动情效果,并不比《七剑》中易兰珠母女天牢相见逊色许多,足以让许多读者原谅不歧前期的许多错误。其实,不歧的心理为人虽多有阴暗之处,但就他的行为细论,除了与常五娘纠缠不清这一条外,并不曾触犯道德底线,总体上来看,他还是可以称为一名正派人物的。
 

  牟沧浪是书中的另一名具有灰色人性的重要人物。名满天下的中州大侠,道貌岸然的无名真人,却“贪、嗔、痴”三毒俱全。野心权欲极重,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大肆玩弄权术手段,种种深沉城府,着实令人寒毛倒立,而他与西门夫人和常五娘的畸情纠葛,则更加令人不齿。一开始,我也确是将他当成不择手段的野心家、阴谋家一流人物的,他身上的污点也确实比不歧更多更重。但随着情节的不断展开,我也像他的儿子牟一羽一样,逐渐理解了他,对他有了一个新的定位:他不是什么道德上的完美典范,高高在上的标杆式大侠,而是一个有缺点,有错误,但同时也有着正义感和道德底线的普通人。在作品后期,他对耿玉京捐弃前嫌偏见,全力维护,悉心栽培,对西门夫人情深不渝,不惜以死相殉,则使这个人物的性格与形象得到了升华,也在很大程度上抹去了他前期的种种不光彩行径。
 

  比起上边两名人物,王晦闻可谓不折不扣的真正反派。但梁老在本书中的一个进步是,即便对这样一个反派,也没有像诸多前期作品一样简单化、脸谱化处理,而是为他添加了一系列人性化的元素。他投入武当、杀害门人固然是险恶之极的阴谋,但在这个阴谋的实施过程中,王确实对耿玉京产生了真正的关爱之情。就是这一点善念的作用,使他在面对耿时多次手下留情,也使这个人物的可恨可恶程度得到了相当削减,避免了梁老笔下常见的恶人“千人一面”之弊。
 

  可以说,《武当一剑》并不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书中的硬伤之多、破绽之大几乎可以在梁氏作品中排到前几名,但在人性刻画描写上的突破,却是此书的一大亮点。可以说,书中给人印象最深刻,思考最多的,绝不是几位“少侠”主人公,而是那些具有灰色人性的配角。可惜梁老在成书后不久便即封笔归隐,我们再无机会见到他在这条道路上的继续创新。

                         练霓裳2008年09月08日梁羽生家园
 

 

武当一剑成绝笔,天下谁识此中意

──评连载版《武当》

有泪如倾
 

  1983年《武当一剑》的连载结束,标志着一个属于梁氏武侠的璀璨时代缓缓落下帷幕。从1954年到1983年,梁老一写就是30年,而二十多年后的现在,他也终究撒手人寰,将武侠这个烂摊子交给了新一代的初生牛犊们。于是,《武当一剑》,也变成了梁氏武侠的绝笔。

  侠走了,然而留下的,还有侠的精神,还有武当山上那精彩绝伦的一剑。

  《武当一剑》此书对我来说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当年正是在此书的召唤下走入了梁书浩瀚的天地之中,而一年半前,阅遍梁书的我,也终于得见这本传说中删节了三分之一内容的小说的真面目,并再次为之震撼,除了昔年的感动之外,也从中领略到了晚年梁公的不俗笔力。我想,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吧,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作为体现梁老晚年积极探索和反思的代表性作品,这本书无疑是倾注了梁老极大的心血的。他费尽心思所编织出来的这样一个宏大故事,明显比起《幻剑》中混乱的故事发展模式要成熟许多,而其中的人物塑造与武学禅学的思考,在以往的梁书中都是不曾有过的,因而我们或许更可以从中窥见些梁老晚年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一、波谲云诡的情节

  《武当一剑》给人最大的直觉感受,便是情节奇诡多变,迷雾重重,颇有几分侦探推理小说的味道,但梁老当然不是要写推理小说,他是在描绘一种更真实的江湖,一种充满了机心险诈与风云动荡的江湖,少了几分明快,却多了几分诡异而瑰丽的想象。这想象在书中随着作者的笔锋肆意绵延开来,从山脚到武当之巅,从金陵到宫廷,从大漠飞烟的关外到碧波潋滟的西湖,情节一直紧锣密鼓的发展着,时而明暗线条交汇在一起,在剧烈的碰撞中把紧张与悬念推向高潮。
 

  然而,纵然情节如何向“奇”的方面发展,此书的布局还是比较清晰的,尤其是看完连载版你更能发现这一点。书中的主线围绕不歧与蓝玉京以及他的一干年轻朋友展开,从不歧带着蓝玉京上山,到蓝玉京长大成人,受命于危难,一剑下武当,读者的视角只是跟随着主角的脚步在探索未知的种种因素,去逐步解开凶手之谜、身世之谜。然而,局是早已布好了的,主线只意味着寻找终结,而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要部分,这整个棋局是由两条暗线布下的,这两条线,一曰“情变与仇杀”,二曰“通敌”,然而这第二条线,在删节版中基本被抹去了,于是我们所见的便只有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一些感情纠葛,戈振军的误杀与愧悔,西门牧与牟沧浪的争风吃醋,以及常五娘的搅风搅雨等等。而暗流涌动的背后,更是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从武当掌门的继位典礼就可看出来。一个小小的掌门册封仪式,竟然冒出了两帮人来进行册封,一是朝廷特使,一是齐王府的特使。小小的齐王府,竟然敢和朝廷并驾齐驱,权力可谓如日中天,而朝中魏忠贤把持朝政,关外满清虎视眈眈,明朝晚期的危机在这里明显地展露出来,然而更让人扼腕的是,似熊廷弼和袁崇焕这种国之肱骨,仍得不到重用。
 

  于是,这个艰巨的救亡图存的重任只好依靠侠士,但这里的侠士不再似以前的武侠小说那般理想主义,那样冲入战场所向披靡,他们也只能做些自己可以做的。他们隐姓埋名,投入可汗帐下做双面间谍,劫囚不成,又助将军筹措军饷,此时,比武功更让人惊叹的,是侠士们的勇气与智谋。故事发展不疾不徐,如抽丝剥茧,层层推进。于是迷雾逐渐被廓清,通敌卖国的齐王府,祸国殃民的魏忠贤,以及他手下的狗官们,都受到了主角的惩治,一时大快人心。但这些使全书的思想性上了一个档次的情节,却在现行版中被无情地删去了是,使其少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与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
 

  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很多细节发展都颇值得玩味,对话也不再像梁老早期那种直来直往的形式,尤其是西湖边树林中众人的对话,更是颇向古龙靠拢。比较经典的如牟一羽对不歧的试探,不歧的内心独白,东方亮诱拐萝莉与正太,武当山上的针锋相对与真相大白,都不再是简单的对错之分,越来越多地体现着复杂的人性,这在后文再表。而幽冷的月色之下,牟一羽与郭璞的互相试探也写的奇变叠生,杀人灭口的并不一定是坏人,口口声声通敌卖国的也并非真正的叛国,乍一看让人觉得两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事实却证明这两个人之间纯属一场误会,捧腹释然之后只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二、丰满而复杂的人物个性
 

  梁氏武侠最易受人诟病的地方便是“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在梁老早期的概念里,正邪之分太过绝对,而随着他的创作经验和阅历的增长,诸如厉胜男、杨炎、齐勒铭等异数也不断涌现,到了武当一剑里,这里的人物个性早已变得立体化,没有绝对的正邪之分(通番卖国除外),没有单纯的对和错,他容忍了这些人物性格中自私的一面,并将其放大,使其真正成为了有些有肉的现实中人。即便是外表光鲜的主角蓝玉京,在以为自己错杀了不败之后,内心惶惶,也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然而这些都是人性当中可以包容的缺点,这些缺点的展现使得这些侠客们更像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圣人。或许,正是几十年的摸索与坎坷,让梁老对人生与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不少变化,他逐渐成熟,也逐渐入世,也因而才有了他笔下这么多别具一格的人物。

  作为主角义父的不歧长老,是最值得玩味的一个人物。用以前的眼光,很难想象一个正派侠士,可以为了争风吃醋以锄奸的理由杀死自己的师弟,可以为了防止报复而故意给徒弟教授似是而非的武功,可以和一个为正道所不容的妖妇结下一段孽缘。然而以平凡人的视角来看待他,却是没有什么好诟病的,嫉妒、自私,都是一个人的天性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痛苦的内心挣扎所带来的苦闷与愧疚,只是越发使这个形象显得真实而高大。而墓园中面对蓝玉京时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他并没有在这世俗的沾染之下完全堕落,人类的真情是任何人生的蜕变都无法磨灭的。

  牟氏父子在书中也不怎么让人待见,两人对权力的渴求,使其城府与手段都高明得让人寒心。但用蓝玉京的话说,牟一羽的性格虽然和他不大合得来,但却是信得过的。作者让读者从旁人的眼光观察着书中的人物,也随着迷局的解开,逐步意识到自己观点的偏颇。正如牟一羽对他父亲的看法一样,从最初的猜疑与迷惑,到最终的释然与理解,在迷惘与思索之中,使的人物的形象愈发丰满。这样的人纵然有着强烈的欲望,有过这样那样的糊涂账,却并没有忘记大是大非,忘记做人的原则,原来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复杂而污浊的尘世之中,并不是只有让人纠结的尔虞我诈的。郑铁岗与郑巧儿这对爷孙俩的出现,也为全书增添了一丝暖意,他们是那样的清明而澄澈,仿佛填满人胸臆的一束阳光,在满是城府的人群中,却成了恰到好处的异数,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如果说郑铁岗寄托了梁老笔下的“侠”之神髓的话,那么郑巧儿便是真情与真爱的寄托与诠释。“丫环也好,书僮也好,总之我是跟定你了。”貌似无心的言语,却洋溢着一种真情与盎然的意趣,只可惜郑铁岗最终还是成了情节的绊脚石,被梁老无情地借宵小之辈杀死了,否则蓝玉京还真没法带着郑巧儿闯荡塞外,成就侠名了。

  连载版中的楚碧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一开始的出场就显得异常惊艳,兰舟画舫之中浅斟低唱,视官老爷的邀请如无物,与蓝玉京斟酒较技,相视而笑,潇洒而孤傲,且重情重义,后文的描写更可见其城府与机智,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然而这样一个人,却最终死的不明不白,实在让人扼腕。

  三、古色古香的意境与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

  尔虞我诈的现实并未将书中一个个绝妙的意境所湮没,相反,这种时而出现的,古色古香的意境,却让人在扑朔迷离的前途之中,获得一丝惊艳与感动,定格成一个个美妙的画面,将字里行间流淌的古韵释放开来。
 

  从书的一开始,这种古朴而柔和的意境便开始铺就,斜风细雨之中,一双燕子姗姗归来,随着悠扬的笛声,诉说着沧桑而美好的往昔时光。展旗峰下姐弟俩纯真的笑脸在碧波清荷之间烂漫地绽放,展开一幅年轻而唯美的画面。森林夜雨之中,蓝水灵凝视东方亮的背影,清冷的雨夜仿佛顿时被注入了一股暖意。燕子矶的晚照夕岚,秦淮河的携美邀醉,以及楚府的幽宅月色,都生动而美妙地出现在金陵之行之中,使这次原本让人困惑迷惘的金陵之行带上了一丝浪漫的色彩。再到最后小树林中的刀光剑影,西子湖畔的喋血柔情,可以说整部小说都是在古朴而清幽的气氛中发展着,不知不觉中被印上了梁氏武侠的独特印记。

  而书中大大小小的打斗场面,在梁书中也是空前的精彩。一开始东方亮代表师父上武当挑战,一副“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东方亮倔强而孤傲的个性仿佛融入剑法之中,连绵不绝的剑意似抽丝剥茧,奇变叠生,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武当之巅决战向天明,耿玉京将自己的领悟发挥得淋漓尽致,斗到酣处,闭眼出招,丝毫不落下风,最终一招白鹤亮翅挫败强敌,举坐震惊。金陵月色之下耿玉京大战七星剑法传人,夜空之下寒光湛湛,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在月光与寒光的辉映之下浪漫着,也奔放着。而删节部分之中,耿玉京更是大放异彩,他一剑逼退牟沧浪,一剑击杀英松龄、唐二先生等人,他将武当剑法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多强的敌人,一招白鹤亮翅便已足够,这才是真正的武当一剑!

  书中的打斗场面之所以如此精彩,当然与梁老对于武学建设性的探索与创新是分不开的。一门武学是死的,然而一个人对其的思索与领悟却可以让其绽放出不同的光彩,而关于一些事物的联想与思考也可以同时融入武学,极大地丰富了书中的武学体系。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睹。官知止而神欲行。批大却,导大窾”,再如“任彼金刚猛扑,四两可拨千斤,任彼如泰山压顶,我只当清风拂面”,如“圆转加环,无使断缺,意在剑先,绵绵不绝。”而诸如“北斗七星”、“白鹤亮翅”等招式,更是被赋予了独特的浪漫色彩,可以很好地融入意境当中,使人从武学之中获得美感。

  四、亲情友情胜过爱情
 

  可以说,《武当一剑》最大的缺陷在于其中爱情的表现。删节版之中把西门燕配给耿玉京显得莫名其妙,即使是连载版,虽然有了郑巧儿,但两个人的爱情发展还是显得有些不疼不痒,真正可圈可点的,或许只有西门夫人殷明珠的爱情了。
 

  然而同梁氏武侠前期的爱情史诗有所不同的是,梁老晚期的小说中更注重于对亲情与友情的表现。比如孟华与杨炎的兄弟情深,便写得颇有感染力,再如杨炎与龙则灵的祖孙情,齐燕然与齐勒铭的父子情,而这些,都是早期的小说所很少触及的。

  《武当一剑》之中亲情与友情的光芒也是远远盖过了爱情。不歧是如此深沉地爱着这个他亲眼看着长大的义子,纵然还有一丝戒心,有一丝愧疚,然而在晕暖的灯光下,他却用最后一眼,道尽了两人之间十余年的真挚感情。夜晚山洞中疲惫的西门夫人与牟一羽相濡以沫,虽然明知这是自己的儿子,然而叫出一声“儿子”竟是如此之难,她只能用一个母亲细心的呵护,将儿子带入美妙的梦境。展旗峰下姐弟俩的笑语盈盈,洋溢着纯真无邪的感情,如鲜花般纯真明澈,让人因不歧复杂的心事而产生的阴霾与郁闷一扫而空。再如王晦闻对耿玉京的浓厚的“舐犊”之情,无相真人与耿玉京的师徒之情,牟沧浪与牟一羽的父子之情,郑铁岗与郑巧儿耿玉京的祖孙之情,耿玉京与东方亮及楚碧山之间的友情,都写得细腻而生动,跃然纸上,让人不知不觉之中为之触动,幻化成萦绕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温暖。

  五、一些缺陷与不足
 

  当然,《武当一剑》这本书的一些硬伤还是不少的,纵然是连载版,在故事完整性和思想性上要好不少,但同时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武当》的情节固然精彩,但是对两条暗线的触及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潜在幕后的西门牧等人,除了最后出来露了个脸,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显得有些突兀。

  而书的结尾尤其显得仓促,删节版的速配固然显得莫名其妙,但该收即收,虽是有缺憾,但也影响不大。连载版在西湖畔小树林一段之后,又有东方亮上山与耿玉京决战,这本应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宿命大战,然而梁老就这样轻描淡写两句话就结束了,反而还比不上很多小的打斗,若是这样,反不如不写,用传说的方式交代出来可能会更好。而最后耿玉京和郑巧儿回乌鲨镇几段更是因赶工而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平淡而乏味。反观删节版,将小树林一段放在最后,小树林中的刀光剑影将故事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用生命凋亡所带来的美感予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然后很自然地结束,余韵悠长,不落窠臼,相比之下反而还算是好一些了。不得不再叹一句,都是连载惹的祸啊。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书中人物太多,梁老可能也没那么多心力全照顾到,以至于有些人物的处理方式有欠斟酌。如郑铁岗救熊廷弼一段,本可好好描写一番,使这个人物更能融入人心,然而却只是几句回忆就一笔带过了。而郑铁岗的死也有些不值得,徒然为情节服务,做出了无谓的牺牲。再者,如楚碧山之死,更是显得太过草草,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机智而果毅的人物,怎么会突然就变节了,突然就死掉了,也让我为这个人物感到深深的惋惜。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主角耿玉京的形象,仍是稍显单薄了一些。虽说连载版中的内容,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人物形象,使其有了几次独立自主决断的权力,然而仍然不是很出彩,以至于被许多配角抢去了风头。我想究其原因,可能还是这个人物的年龄设定的始终太小,尤其是心理年龄,纵观全书不难发现,出场的这么多人物中,他和郑巧儿竟然是其中年龄最小的,这随之也带来的一个现象是,书中的主要矛盾都被他的长辈与哥哥姐姐们抢去了,他走得实在太顺,以至于没遇到多少烦恼和忧愁。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即使有着再多的篇幅,也无法全面观察出一个人的个性,没有矛盾,就没有激情的碰撞,当然,也就产生不了一个鲜明而伟大的人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策。

  但不管怎样,《武当一剑》应该算是一部不错的武侠小说,尤其是连载版的《武当》,它对于人性的的思索与波澜壮阔的布局,以及关于武学禅学的一些大胆探索与尝试,都使它在梁氏武侠中独树一帜。或许,梁老若是沿着这条路再写下去的话,有可能会取得更大的突破,然而,梁公已然作古,这本《武当一剑》,当然也就变成了梁氏武侠最终的绝唱,让人在遍览梁书之余不免有些遗憾,只得长叹一声,惜哉!

                        有泪如倾2010年01月01日梁羽生家园
 

 

武当一剑隐侠影

(第二届梁羽生家园征文活动感怀梁羽生──自成一体的世界节选十二)
羽 灵
 

  《武当一剑》是看的最后一本梁书,起初是找不到,心痒难挠。随着离开校门,踏上社会,昔日的执着渐渐消散。到了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看到了这个终结篇──羽生先生的封刀之作。扑面而来的,不是熟悉的清刚柔婉,家国纷离中夹杂儿女情长。那些是自己熟悉的气息,在这本书里却叫人掩卷迷茫。

  蓝玉京,牟一羽和东方亮,三个主角三种性格。一个单纯,一个精明,一个带着梁书特有的孤傲。

  先生笔下的单纯少年,并不少见。蓝玉京,乍眼之间给了我一个错觉,恍惚忆起《广陵剑》中的陈石星。都是少不更事,把世界看得和自己一样通体透明。不同的是,陈石星的误入江湖,像是一个宿命。接踵而来的灾难,都不由自己做主,能做的只是逆流而上,完成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好像自己的人生早就注定。蓝玉京,比起广陵剑消的绝唱更叫人叹息。未出人世,就背负了类似于原罪一般的重担。长大成人,满眼的光坏呵护之底,隐含着的是不可知的凶险。他的路,也不由自己做主。先是义父不岐的复杂心理,难以猜测。再是踏入茫茫江湖路,陷入了人心如险滩的困惑。

  东方亮,给他带来了第一课:逢人不可全抛一片心。这个结论的得出是苦涩的,逃出幽谷时的蓝玉京固然是百感交集。东方亮这个所谓的正邪难辨的少年,也品尝了一次对内心的拷问。师门深恩,从小的教育就是一扬声威。为了这个目的,本性纯良的他,采取了一个手段。可惜的是,他和蓝玉京姐弟是同一类人。不同的行为下,都是善良的冰晶。与蓝水灵的几番离合,彰显的就是他的本质。可他又是自惭形秽的,由于心底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他在水灵面前每一次都是匆匆逃离。

  初逢时,细心地为她守护,没有甜言蜜语,只有呵护备至。这份细心,连任性的西门燕也顿足吃醋。秀外慧中,大智若愚的水灵岂会不知?朦胧的感觉是说不清的,也无需说透的,自己的感触已经说明了一切:不知道为什么,和小师叔在一起总有种紧张,说不出的恐惧。但东方亮,这个曾上武当寻隙的人,却是说不出的亲切。读到这里,叫人心酸。如果倒退十年,这该是一段佳话的现成素材了。为什么?要有那么突兀的结局?

  “灯火阑珊,暗香浮动,伊人何处?露白葭苍,曾是旧时行路。清梦已随潮咽尽,怅望家山云树。恨鸿爪还留,盟鸥非旧,又西飞去。”回过头再看这首篇首词,只觉这个结局也早已注定。不管情节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改变了。只因为,这本书仅是芸芸众生的无奈挣扎。夜雨中的忏悔与辩解贯穿全篇,若隐若现的笑声是隐喻么?像《古舟子咏》里的渔夫,无论怎么努力都摆脱不开宿命?

  不岐的遭遇,其实也揭示了东方亮的自我了结。笼罩全书的就是这个卑微的愿望,平安简单就好。东方亮没有做到,他的挣扎是淡淡的,和三绝里的上官英杰殊途同归。很疑惑,晚年的羽生先生,是不是硬生生的要把那份萦绕好久的跳脱切出去?甚至忘了,这才是他最珍贵最本真的一面。正邪之争,不再重要。金世遗似的抉择也成了背影,到底要摆脱什么?要追求什么?不清楚,只是对现状感到不完满。所以,“记宝扇求诗,香巾索字,见笑当年崔护。燕子穿帘,早入王堂谢户。凌波微步姗姗远,肠断江郎别浦。怕桃叶桃根,他年重见,此心良苦!”这是个谶语,不岐没有挣脱,东方亮和蓝水灵也只有在日后的岁月中遥遥相看,距离远的再也不可预计。

  我不喜欢这个氛围,直到末尾蓝玉京和西门燕捆绑式的拉郎配,都叫我欲说无泪的不甘心。好在,郑巧儿的存在,某种意义上做了一个补偿。她的出场,真的与《天骄》里的灵秀相似的可以,同是祖孙相依为命,同是英雄救美的俗套故事。这个少女,叫人悬心之余,还是有眼前一亮的清新的。她毕竟不是灵秀,巧儿的名字也是暗含寓意的吧?巧心兰质,狡黠可人。这一点也与灵秀相同,不同的是她的眼光中多了几分事故的了然。

  赌场争胜,在梁书里是异数。《萍踪》里的昙花一现,只是点缀。到了《武当》却成了武侠里的茶馆,各色人流做了本色表演。楚碧山,牟一羽,斗计当场。前者的雍容,文雅和之前的厉南星、楚天舒该是相当的。秦淮河的出场,甚至比东方亮独上武当还来的气势。好像又回到了书剑任侠的昔时,我这个老读者自然地怀了一番企盼。虽然展现风采的场所,由长城转到了脂粉飘香的秦淮河,也只是把背景做了个小调整,由旷野的高迈拉到了凡尘的琐细,如此而已。当真如此么?故事的发展激流而下,也许不明白楚碧山的由胜转败,真的是输于了牟一羽的精明──凡夫俗子的通明世事。

  牟一羽,远比他的远祖复杂,他的出现我想是因为羽生先生把真实社会带入了武侠。这是个真正的俗士,就像《红楼》里的那副对联: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最佳阐释。他的举动,合乎规则,有人性的自私,也有道德的底线。比之不岐的忏悔,我觉得更加叫人品读不清。如果说,《剑网》是试图图解普通人的生活,那么,牟一羽最终接任武当掌门,就是梁书中的世界向现实的回归吧。单纯的快意恩仇,箫心剑气,都随着岁月的流逝隐藏在了当年的天山大漠,这个绝笔只是侠者的晚年。就算有昔日影子的再现,都不过是一抹背影,童心来复梦中身的水中月,美丽但诡异。

                         2009年12月7日羽灵于梁羽生家园

 

 

梁羽生之江湖归去:《武当一剑》兼谈《天蚕变》
花无语
 

  “三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1983年《武当一剑》连载完毕,梁羽生宣布封笔归隐江湖,此时距梁氏1954年写下第一部武侠小说已是将近三十年。三十五部的武侠小说对于梁氏来说,至少武侠界已是著作等身。相对于金庸圆满华丽的退出,古龙英年早逝的遗憾,梁羽生更多的是平淡不经地结束了漫长的武侠生涯。四个十年的风雨之后归去,梁羽生是否如灵云禅师那样悟到“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移。”的真谛?《武当一剑》这部封笔之作似乎也应该蕴含梁氏江湖归去之前的内心世界的些许流露。

  一、黄鹰已入白云处
 

  在谈论《武当》之前,先闲谈几句《天蚕变》。《天蚕变》先有剧本,后有小说,这个系列的电视剧80年代风靡一时,很多年后就成人们不错的怀旧谈资。我第一次看《天蚕变》的小说名字叫做《武当七绝》,黄鹰华丽的文笔以及精彩的武功与比武让我看得如痴如醉,书中的人物故事很多年都还记得。黄鹰为古龙代过笔,网上让你飞兄考证《血鹦鹉》后半部系黄鹰代笔,有网友认为黄鹰深得古龙神韵。从《天蚕变》这部小说来看,黄鹰自己的风格还是非常的明显。除傅家叶帝以及风雨雷电等碧落赋中人是套用了《大旗英雄传》的桥段,其余的小说人物、故事、格局均是不落俗套,如云飞扬的身世、傅玉书的潜伏,还有神奇的天蚕功都写得相当吸引人。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黄鹰关于武当的描写。黄鹰文笔华丽而简练,与古龙较为冷酷的简练相比,黄鹰的文笔带着古诗词的韵味。这样一来把武当描写得仙气缭绕,宛如现在的玄幻小说的仙山神岛

  清晨,晓色未散,朝雾仍浓。
 

  二十七峰在朝雾中迷离,天柱峰更就仰不见颠,整座武当山如人间仙境。
 

  一声钟鸣,山回谷应。 
 

  在武当山来说,这一声钟鸣,就是表示这一天的开始。

  钟鸣不绝,一声紧接一声,朝雾渐淡,彷佛为钟鸣声击散。

 

  俨然几分《诛仙》中青云山的味道。更为吸引人的是武当的云雾弥漫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再加上黄鹰云雾般的文笔,极大地刺激着读者的好奇心。传授云飞扬武功的神秘黑衣人,青松从容淡定下有着多少的秘密,隐藏密室苦练神功的燕冲天,后山水潭囚禁的神秘怪物。暗流涌动中安稳不动的武当掌门,与两个女人的意乱情迷,与私生子的欲说还休,在黄鹰摇曳文字的配合下,流转成凄迷的画面。
 

  这时候,夜色已降临。
 

  夜色未浓,云房的灯火已燃亮。
 

  青松背着灯光,立在西窗之下。
 

  窗外有几簇芭蕉,早已被西风吹绽,摇曳在夜风之中,是那么苍凉。

  夜色虽未浓,夜空看来却更遥远。
 

  青松的目光也很遥远,彷佛已陷入沉思之中。他双手却抚摸着一块玉佩。
 

  从整部小说来看,黄鹰显得较为仓促或者还不成熟,小说开始搭建的庞大架构后来经营得比较草率,虽然也有傅玉书误杀亲子的惊心动魄,但故事的进展略显失控,没有前面的精致。云飞扬与独孤飞凤以及傅香君的情感处理得很简单,独孤无敌这个枭雄本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黄鹰却把他走火入魔地陷入了仇恨之中。最后的决战也有些草草了断的意思,结尾处无尽的苍凉空虚不知是否是黄鹰心境的写照?据网上传言,黄鹰后来拍鬼片借下黑道的高利贷,最后被黑社会枪杀在家中。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回过头来再说《武当一剑》,也是一部与武当有关的小说。自从梁氏早早写下《白发魔女传》以后,武当在梁书中鲜有正面形象的出现,倒是封笔之时梁氏青睐了武当一回。我一直感觉《武当》与《天蚕变》有相似的地方。从文笔上说,梁氏在经过先前几步小说的刻意改变之后,《武当》中部分篇章的文笔非常的潇洒写意。
 

  又是草木摇落的深秋,又是斜阳如血的黄昏。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这渺无人迹的荒山,如今却有一个人在轻轻叹息。是叹息:年去岁来,浪淘尽多少风 流人物?
 

  是叹息: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诸如上面这样的文字,不要说文革期间的沉闷作品,就是前期作品中也不见。梁氏小说中习惯运用长句,到了后期风格变化,才较多使用短句。《武当》中这些颇有些意味深长的短句显得比较成熟,略近于黄鹰的风格了。
 

  除了设置与云飞扬相似的不明身世的主角之外,武当的布局也与《天蚕变》中颇多相似之处。
 

  同样云雾凄迷的武当,同样暗流涌动的武当。不动声色的无相真人主持的平静场面下,内有无名道人(牟沧浪)、无量道人、聋哑道人、不岐个个都是不敢寂寞,外有剑圣向天明的来势汹汹的挑战。云牵雾绕的武林名山已是山雨欲来,只待一幕恩怨交错、惊险离奇、高潮迭起的大戏缓缓上演。仅仅开篇几回,就铺垫下如下规模宏大的布局,这在梁书中是十分罕见。“盘马弯弓惜不发”,无相真人驾鹤西游,小说行到紧要处,笔锋一转,主角耿玉京只身下了风雨如晦的武当,从此激起江湖千层浪。

  三、人生南北多歧路

  “入门持三戒,三戒贪嗔痴。心中有主宰,岐路任由之。无色复无相,何悔复何疑?”我觉得不岐是梁书中最出色的配角,在《武当》中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相比以前梁书说教中正邪分明的脸谱化,或者悲剧中刻骨铭心的爱恨难辨,或者是《剑网尘丝》中刻意偏激的混乱。《武当》中的人物大多是善恶难辨,让人无法一眼看透。书中的人物除了单纯少年耿玉京之外,大多人物是各有所图。既无正邪分明的革命说教,也没有一尘不染的情感悲剧,有的是有着各自的缺陷的众生红尘中造下各自的业,在各自的面具下承受心灵的煎熬。
 

  无名道人如此、聋哑道人如此、不岐更是如此。
 

  大雨倾盆的寂寂空山之中,师妹何玉燕移情师弟私奔怀孕归来,师父深夜离奇被刺,师弟耿京士身负奸细弑师的双重嫌疑,戈振军终与师弟手足相残。师妹决战产子,戈振军趁机刺死师弟,随后师妹托孤自杀。这样的一个楔子不但开启整个故事,各种隐秘更是沉入戈振军心底成为秘密,永不停止地拷打他的灵魂。

  师门变故之后,孑然一身的戈振军奔赴武当,遁入道门。法号不岐,无奈身入歧路。梁氏如此罕见地细致描写不岐的内心拷问。在武当的暗战中,无量道人的笑里藏刀,无相真人的不动声色,不岐唯有谨慎度日,唯恐一着不慎,真相大白。义子成为不岐寄托情感的唯一亲人,只是这位亲人却可能成为与他不共戴天的仇人,又是一颗令人不岐时刻不安的定时z炸弹。城府坚毅的不岐不但要在暗战四伏的武当中安身,更要承受那个大雨之夜记忆的折磨。当时杀红眼睛看着师弟死在自己的剑下的戈振军,日后在雷雨之夜静坐沉思内心抽搐的不岐道人。不岐在看似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清理门户诛杀师弟,但这个时时刻刻折磨他的秘密在于他杀死师弟原因更多是妒忌师弟赢得师妹的感情。在旁人看来不岐清理门户,即使是误杀也是由正当理由,却是缘于不岐妒忌的心魔造成的罪业,成为不岐无法摆脱的灵魂重压,煎熬在武当山的凄风苦雨之中。
 

  终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当耿玉京向不岐复仇的时候,不岐感受的不是死亡的恐惧,而是摆脱煎熬的解脱。不岐请求耿玉京点亮油灯,再看一眼自己抚养长大的义子。恩怨交织之中,这份出自肺腑的真情留下无尽的感动。但不岐令人印象最深刻之处在于他在极力保持平静的面具下的心灵煎熬,有各方势力的逼迫,有义子可能的威胁,更有灵魂上的折磨。梁氏通过不岐将心灵上的如坐针毡表达得如此真切彻骨,或许也是作者自己曾经的心灵煎熬的曲折诉说。

  四、去留无意话版本

  《武当一剑》是连载版和现行版区别最大的梁书之一。现在版本相对连载版删减幅度很大。最大的删减是耿玉京在慧可和尚死后前去金陵寻找郭璞了解身世一段被完全删去,并且删去了耿玉京在此期间结识的后来妻子郑巧儿,现行版强行将西门燕与耿玉京速配。此外连载版中,耿玉京在武当与向天明比武之后,与郑铁岗郑巧儿三人前去京城解救熊廷弼一段被删去。相对连载版,现行版中几乎与官府没有任何联系,故事像是以耿玉京与向天明的江湖门派争斗为主线,与梁书武林官府的对立的风格区别很大。

  我觉得现行版相比,少了官府的掺和,显得简练流畅一些。缺点在于故事失去了完整性,如耿玉京的身世就始终没有完全交待。主角耿玉京也被简化了,仅成为击败向天明的天资超卓的武学奇才了。至于感情本是速配,也就莫名其妙了。
 

  连载版中耿玉京来到金陵后,结识郑铁岗郑巧儿爷孙二人。在郑铁岗的教导下扮作贵公子,学习赌术,在赌场中大展身手。并最终见到郭璞,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郑铁岗郑巧儿对耿玉京十分关爱帮助,郑巧儿与耿玉京少年人相处生情,虽然略显平淡,倒也真实。
 

  就连载版来看,耿玉京下山之后,故事开展上显得有些凌乱。开头楔子武当的系列命案布局很大,聋哑道人、无量道人以及西门牧是幕后反派集团。但除了开头结尾,幕后黑手基本没有什么动作,西门牧貌似作为最大的BOSS仅是最后一段出场和牟沧浪PK而死。小说铺垫做得很足,给人感觉很多东西没有写出来。
 

  主角耿玉京还是相当不错,很善良的孩子,东方亮意图骗他剑法,耿玉京还是始终把东方亮当作自己的朋友。从小就怀疑自己的身世,一直地寻找自己的身世,寻找之中总是感觉到他的忧虑。不岐、聋哑道人都是耿玉京恩怨纠缠的亲人。不岐虽然教给耿玉京华而不实的假剑法防止他复仇,深厚的养育之恩蕴含中十几年的武当抚养教导之中。聋哑道人虽然是幕后的BOSS,却是耿玉京少年的玩伴。最后武当对决,聋哑道人最终死在耿玉京剑下,耿玉京看着如昔日玩伴一般的眼神,仇恨褪去是旧时的感动。
 

  耿玉京在剑道上的探索写得相当不错,梁书一向重侠不重武,而耿玉京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不断领悟剑道,最后击败武当大敌剑圣向天明,在梁书中也是一个传奇了。少年终于成长为剑客奇才,一段江湖故事也该落幕了,当然也是梁氏武侠的落幕。明白了身世的耿玉京想着郑巧儿的留言“我在老家等你,”面对出家的姐姐蓝水灵以及养父母死后已经毁掉的家,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老家在哪里。乌鲨镇那个耿玉京父母隐居的关外渔村,成为梁书最后一对武侠眷侣的归隐之处。四年之后,梁羽生老来从子移居悉尼,真正的江湖归去。

 

 

乱评《武当一剑》

春水煎茶
 

  《武当一剑》连载版的乱七八糟的读后感。

  设定与展开

  一直觉得梁老是设定和浪费设定的天才,他的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常有神来之笔,却很少能把这些设定完美的展现,时常是一边行文拖沓,一边又隔靴搔痒般抓不住重点,让人郁闷加惋惜。其实这样的作品,应该很适合电视剧(或者同人小说)的改编──用基本设定演绎自己的故事,只可惜优秀的编剧比优秀的原作者更稀有。《武当一剑》可以算设定与浪费的代表作。

  用一桩悬案做线索引导全文,到最后一刻才揭开最初的谜题,这个设定很大胆很有想法,如果写好了会异常的精彩,但是,这个设定非常不适合梁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不会成功。武侠小说作者大多不擅长侦探推理,想写出一个完美的阴谋很困难,武侠故事里的疑案绝大多数禁不起推敲,但高明的作者会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开,把悬案放到背景的位置。可是《武当一剑》不行,悬案是主线,始终在明面上,书中人都在不断的推敲它,使得读者也要跟着推敲,于是各种不合理的地方,矛盾的地方都无所遁形。而梁老的两个特质加剧了这一矛盾,第一是健忘,梁书里情节前后矛盾的不少,在一般故事里无伤大雅,可以一笑了之,但是放到推理侦探故事里……还有连载进行中常常会调整原先的设定,这样势必会和前面的伏笔矛盾,都需要连载完结后通篇修订,但是梁书的修订却是不太认真的,尤其是《武当一剑》的删节,可说是简单粗暴,连载版的故事虽然混乱,好歹是完整的,出书版混乱依旧,却连完整性都没有了。

  正如乱世佳公子说的,公案形成了一个黑洞,小说中的任何人,任何事都围绕它转动。引申已经没有出路,终止则是欲罢不能,梁羽生也把握不住了,只好把一个个人物都往黑洞里填,结果全被无情的吞噬。使《武当一剑》的整体格局相当混乱,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乱七八糟。而蓦然回首,当初对这个公案不停的渲染,埋下的伏笔,却没有发生一点作用,只是变成了一遍又一遍无意义的重复。如果,最后不是凶手莫名其妙的出来告诉大家“我是凶手啊”,《武当一剑》还真不知得如何收手。如此,这个曾经扑面而来的疑案,每一件小事都有意义,整件事却没有了意思,一团麻绳一团糟!

  书中恨不得时时刻刻提醒读者,除了主角之外的人心里都有鬼,都可能是反派,即使不是反派,也行动诡异,必有内情,过犹不及,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千篇一律?

  而那些疑点,那些不合理的举动,到最后也没有很合理的解释,不过是故弄玄虚。整个故事太追求出人意料的效果,尤其是最后的结局,的确是让人猜不到,谁能想到最后空降一个boss出来,该boss因为情怨十几年前杀了几个不相干的人想嫁祸情敌未遂,之后没有任何举动,只等故事完结自己跳出来自杀?合理性在哪里?而且他把十几年前的命案都认下了,第一个boss王晦闻当年做了什么,旁观他杀人吗?这和最初的公案的谍战背景显然不吻合。于是我猜测,莫非连载过程中,有人猜到了聋哑道人是真凶,于是中途改了设定,加出了小五义这一段?

  最初牟一羽回忆牟夫人的时候,看不出西门夫人存在的迹象,牟氏夫妻关系转冷只是两三年间的事,牟夫人的遗言像指示牟沧浪干了些灰色的事情,多过像情场风波。假若西门夫人最初不存在,自然西门牧那个牵强的杀人动机更不会存在,整个公案就是个完整的谍战剧(梁老还真是挺前卫,又是一个精彩的设定)。再加上昆仑派和武当派的竞争,江湖门派的部分也有了。看连载前报纸的预告“本书以明末的大动乱为时代背景,写武当剑客耿玉京的传奇事迹,有儿女私情,有民族大义,有宫闱秘史,有江湖秘闻,更具有武侠小说与历史小说之长,敬请留意”,和后金的斗争是故事的主线,齐王府那段,应该也是最初的设定,但连载的过程中就写歪了,而删节版更是把原先设定中关键的部分删除了。

  我也不觉得牟沧浪是原定的boss,牟夫人对他那句是好人的评价,应该就是对他的定调,即使做了什么坏事,但总体算好人。而且他被列为怀疑对象那么早,不符合最终boss的需要。原定的最终boss八成就是后金间谍系人马。

  书中的爱情描写

  有人说梁老在《武当一剑》中,侧重亲情友情的描写胜过爱情,我却不这么想。看看最后的真相,西门牧和穆盈盈都是为了一个情字杀人,心机深沉的牟沧浪也为情轻生,牟沧浪、殷明珠、西门牧、穆盈盈、常五娘,这段中年N角恋,最后取代了谍战和门派之争,成为故事的核心,在删节版中更成了压轴大戏,怎么能说此书不重视爱情描写?

  会造成这种印象,只是因为以主角耿玉京为核心的年轻一辈人的爱情没写好罢了,这也像是计划外产物。看看书的前半部分,耿玉京、蓝水灵、东方亮、西门燕、牟一羽的多角恋根基已经搭好了,伏笔有了,就看怎么后续发展,然后……然后没了,东方亮太监了,年轻一辈的感情戏也就随之全部太监了,于是最后只能看中年人们谈情说爱。

  没写好,中途写没了,不等于本来就不打算写,不重视。我觉得西门燕才是耿玉京的“原配”──原定计划里和耿玉京有瓜葛的人,即使最终不在一起,也会发生点什么,而不是现在连载版里的什么也没发生,删节版里的速配。删节版之所以选她来速配,也许因为那本来就是属于她的设定?书中有耿玉京吃她豆腐的剧情,要是没后续,岂不是浪费?而且戏份这么多,设定这么有发挥余地的女孩子,只是为了单恋东方亮吗?也许是剧情发展到金陵部分,随手写了个郑巧儿,后续眼看着西门燕和耿玉京没机会发展了,干脆就不提了,即使是这样,连载版里也有个丢手帕的情节呢,手帕可是才子佳人私会后花园的最常规道具呢。

  郑巧儿的剧情十分平淡,不觉得她和钟灵秀类似,灵秀是主角最低谷时期的唯一慰藉,而郑巧儿呢,一直和爷爷一起出现,而且耿玉京那个万人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从没沦落到那种悲惨的境地,也就无法凸显她的可贵。删节版把她的剧情全部去掉了,其实即便是连载版,也可以只删除她一个人,不影响任何大一点的剧情的。

  东方亮这个角色啊,真是各方面都太监了,莫名其妙的自宫,于是和蓝水灵的感情,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更有甚者,他付出重大牺牲后选择的武功,也写的光彩全无,最初单挑武当派的夺目演出,和最后那场鸡肋的比剑,反差何等鲜明?删节版虽然粗暴,但把这一幕删除了,却是妙笔。

  灰色的人性吗?

  对《武当一剑》的评论中,常出现对书中灰色人性的肯定,尤其是不岐最为典型,有人说这样的人物是前期作品中没有的,前期主角方的人物都是高大全伟光正的。我对此十分不能认同,只举两个例子:
 

  《萍踪侠影录》中的黑白摩诃,书中说他们“这一家人出没无常,在许多地方都有住宅,身上常带有奇珍异宝,若有不知他们底细的绿林大盗或官府中人想夺取他们的珠宝,必然被他们折磨个够,然后处死。”
 

  《大唐游侠传》里的空空儿,更是助纣为虐,草菅人命,事后王燕羽百般忏悔,他和没事人一样,不用洗直接就白了。

  难道这等杀人越货的叫真性情算高大全,不岐这样的反而坏过他们?不岐显得特别灰,不是因为他真的坏,恰恰相反,是因为他自我要求高,所以不断的拷问自己,甚至给自己加罪,他的节操至少不比耿京士父子坏。

  看他的部分真是很郁闷,不是那种看出坏人值得原谅的感觉,而是看着他不断苛责自己,觉得梁老实在对他不厚道。不要被不岐的忏悔迷惑住,倒带回最初,看看他杀师弟时的情况。证据表明耿京士是间谍,耿本人一副“我什么也不说,但你们一定要相信我”的态度。不岐后来忏悔,不该听说霍不托是努尔哈赤的卫士,就觉得他是怀疑,应该想到他可能是卧底……我不得不佩服这等“周密”的思考,努尔哈赤本人居然没想到这点,他真是个傻瓜,要么干脆您再想多点,设想努尔哈赤攻打大明是为了帮起义军分担压力算了,从理论上这个可能也是存在的。

  耿京士说不岐不相信他,是因为对他有成见早想借机杀他──这种想法本身何尝不是对不岐的成见?不岐本人忏悔他是这样的,于是大家也就以为是这样的,但我要提醒一声,当时在场的还有两个人,何玉燕和何亮,这两个人也认为耿京士有罪,虽然何玉燕之后又觉得耿无罪了,可是“有罪”“无罪”这两个判断,哪个是何玉燕感情用事的结果?何亮也是因为嫉妒耿,所以觉得他有罪?耿京士的人品并不那么值得信赖,他师父不喜欢他,他听说师父兼岳父的死讯后,毫无悲痛的表示,只顾冷静到冷酷的替自己开脱了,他何德何能,让别人一定要信他?不岐只不过是没有未卜先知,没有比正常情况更相信他而已。

  何玉燕也很有趣,她虽然私奔了,但没有梁书里热恋女子那种情之所钟,无怨无悔的劲头,她对耿京士不无埋怨,对这个婚姻也不那么满意,对耿京士的人品也没有从始至终的信任,相反的,她对不岐的人品却一直很坚信……她不负责任的自杀了,把儿子托付给了不岐,她丝毫不担心不岐会对这个孩子不利,即使他刚刚杀了孩子的父亲,即使这孩子是他耻辱的见证,这是何等的信任?

  再说说主角耿玉京,不岐在有证据的情况下“误杀”耿京士是私心作祟,那耿玉京没啥真凭实据就相信郭氏父子不是间谍,难道不是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他伤了不败,之后听说齐王府可能有问题,马上就接受了不败在搞阴谋,他也没用不岐拷问自己时用的逻辑──为什么不想想,不败可能是打入齐王府的卧底?更别说他听了楚碧山一面之词,就去行侠仗义了,也没查证有无隐情啊?

  若都用同样的标准拷问自己,恨挖私字一闪念,梁书里从头到尾,比不岐“灰”的人多了,不岐的特别,不在他灰,而在他忏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忏悔多了,别人只会降低你的评价底线,本来可以算有弱点的好人的,现在只能变成值得原谅的坏人了……

  万人迷主角

  书中的主角耿玉京,我对他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武学天才,而是闪耀的主角光环,万人迷属性。不但读者知道他是主角,书中其他角色也很有他是主角的觉悟,自觉自愿的让世界围着他转。

  先说第一个boss王晦闻吧,他做坏事也做好事就算复杂的人性,深刻的描写了?他那明明是剧情需要的精分角色。剧情需要一个boss,于是他就要为了名利隐姓埋名……剧情需要第二个boss,于是他当年装病下山只为旁观西门牧杀人?剧情需要他不能中途杀掉耿玉京,于是他就感激无相,近而对他最喜欢的徒孙下不了手,甚至对耿玉京好的人也可以网开一面。他祸害武当派,杀结义兄弟,杀无相最喜欢的徒弟的时候,怎么没手下留情呢?

  再说无相,查案情也要等十六年,分明是在等主角长大。把武当派的未来押在主角一个人身上,主角的武学天赋毋庸置疑,但心性呢?一个性格还没定型没接触社会的孩子,无相就敢肯定他下山不会学坏?就敢把鸡蛋都放到他这一个篮子里?

  东方亮原本就算不上什么侠义之士,没节操的事做起来毫无压力,怎么就单单对耿玉京互惠互利式的利用了一番,就内疚的不行,恨不得以身相许(划掉)的?这里写的就不如西门燕和蓝水灵的交往,至少西门燕的态度看上去有迹可循。

  常五娘整天想着抓主角当干儿子,她要要挟不岐,用他们当年的往事足以。

  连载版中的郑氏祖孙,成天说世人不可信,要多留心眼,却对萍水相逢的主角尽爆家底?

  连载版中的楚碧山,见了主角秀一场后就把他放在心上,最后居然惭愧自杀。

  七星剑客,隐藏了那么多年,为了主角突然就跳出来揭底,甚至把亲儿子置身危险之中。

  牟沧浪,心机深,权欲重,最后也一心向着主角,想把掌门之位交给他。

  即使是对主角心怀嫉妒的牟一羽,也在辽东为主角出手(因此被王晦闻放过),在金陵查案时,一听到齐王府那两个人要对付主角,完全没考虑自身危险就为他出头,在武当山上不理会敌人威胁也要替主角澄清……主角一直看他不顺眼,他对主角倒是一片丹心呢。

  以上种种,营造出梁书中头号万人迷耿玉京。要说张丹枫万人迷,那是他能力强,所以很容易让周围的人被他影响,跟着他的思路转。耿玉京万人迷的理由呢,总该有个交代吧?哪怕写他貌美如花,纯洁无瑕,引得众人心生怜惜……虽然肉麻无比,也算是个说法,现在这样,只能理解为他们有身为配角的自觉,知道跟着主角有肉吃……

  云霄飘一羽

  牟一羽,在连载版中有着仅次于主角耿玉京,远胜其他人的戏份。他虽然不幸姓牟──熟悉梁书的人都知道这个姓男子的黑暗前途,但有幸名叫“一羽”,所以最终荣登武当掌门的宝座。

  “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梁老给封笔之作的重要角色起这个名字,是有意还是无意?全书可以看成两条半主线,一是耿玉京查旧案探访身世之谜,二是牟一羽寻找真相搞清楚父亲究竟是怎样的人,剩下半条是昆仑派和武当派的武学之争。前两条主线穿插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最终回合在一起,牟一羽那边成了探访他父亲的情史,耿玉京的旧案成了争风吃醋的结果,依然不大相信这就是最初的设定。

  连载版中的齐王谋反一节实在不该删除,其他都是旧案,这个是“新案”,删除之后故事的时钟就像停摆一样,留在了当年,这个“新案”才是耿玉京和牟一羽的舞台,在这里他们的立场得到了统一。假如一定要删除这节,就该加大昆仑派和武当派的纷争,而不是现在这样雷声大雨点小。

  主角耿玉京一直很抗拒牟一羽,书中给出的理由是不相投,我觉得这点写的潦草,牟一羽固然是权力欲颇重,心思深沉的人物,但他和耿玉京接触极少,耿玉京从哪里练就“他心通”,看破牟一羽内心的?又是一处设定好,但没有足够的细节支撑展开的例子。

  追求权力的人总是在武侠小说中被歧视,为报仇不择手段叫快意恩仇,一言不合杀人叫真性情,为情爱坏事作尽叫情痴……为权力做什么就是野心家,如果再不幸身处名门正派,那一顶伪君子的帽子就跑不掉了。都是故意做“坏事”,凭什么这个动机就要低人一等,不可原谅,无法容忍?这样的道德洁癖岂不是偏的?

  《武当一剑》中让牟一羽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掌门,这倒是意味深长,虽然书中写的还是有些突兀。这是否算理想和现实的调和?终于明白了掌门是管理人才而不是保镖,选掌门的条件是“精明能干”而不是“武功高强”,若是书中能把武当长老们的心理变化写出来就好了。
 

  不岐其实是自我要求过高的好人,牟一羽比他灰色,应该算是有节操的普通人,抛开对主角莫名其妙的袒护,道德水平即不比一般人高,也不比一般人差。直白的追求权力在梁书非反派人物中比如惹眼,而梁最终让他如愿以偿,究竟是向现实妥协的无奈,还是对这类型私心的宽容呢?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金庸

  《武当一剑》中的武功描写颇为用心,和其他梁书比较也有很大不同,如果只看梁书,《武当一剑》的武功描写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之一,但是……我读的时候却不停的想到金庸书中的各种段落。

  最开始看到何玉燕,就先后想到马春花和胡夫人──好吧,这个不是武功,略过不提。然后一大段的太极剑理论,好吧,太极理论都是那样的,也略过不提,可是什么少林寺前十招辨身份啊,把人抓来不用内力比武偷学啊,看着都好眼熟,更不用说庖丁解牛了……也许金庸之前有其他人用过这些套路,但对我来说,看《武当一剑》的武功描写,只是想到金庸。

  更让人联想到金庸的是所谓灰色人性,没有完全的好人这样的设定。我原先以为,后期梁书丧失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借鉴吸收了不少金庸的东西,却始终有点半吊子夹生饭。但这次细看《武当一剑》的连载版,看到戈振军对自己的苛责,看到众人角色包括boss最后的洗白,倒是有了个新念头:梁真正要表达的也许不是“世界是残酷的,没有完全的好人”,而是“虽然不能保证完美无瑕,但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表现有相似,但立意却是反的。

  梁书的五大绝招“侠、史、诗、女、雅”,“诗”对小说来说纯粹是点缀,无关紧要,“雅”是一贯的,但我觉得梁书还是偏啰嗦,语言并不精炼。剩下“侠、史、女”在后期都是衰退的,“侠”在动摇,“史”流于平淡,“女”无可置疑的,从戏份上就下降到了次要的位置,梁书也绝对男主化了,曾经说过后期的梁书不够梁羽生,学别人学的再好,也不过是山寨金庸、山寨古龙,走别人的路达不到人家的高度同时还丧失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现在觉得,梁书贯穿始终的特色也许正是很多人看不上的那种“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天真,那种迂腐的坚持,这样他才始终是独一无二的梁羽生。

  一句话总结对《武当一剑》的印象:神设定,渣展开,写的力不从心,删的漫不经心,看似妥协,其实固执,侠踪隐去,善念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