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凭我感念羽生──写在梁老八十二岁寿辰之际

弹指间

 

 

 

  烦扰世俗的生活总是让人忘记了时间。早上在班车上听早间新闻,才知道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节。于是猛然想起,若按照阳历推算的话,今天该是梁老八十二岁的生日了。于是下定决心,就算今天工作再忙,也要抽空写上几句,只为了先生带给我的宁静而又精彩绝伦的武侠世界。小的时候其实是对武侠小说不感冒的,至少在小学时代是如此。记得那时候班里一个小学同学热衷于《天龙八部》,而那时的自己还留恋于动画片和郑渊洁童话的单纯,当然,《水浒》和《三国》还是比较喜读的,而且也象大多数男孩子一样爱看武侠片。至于真正开始接触武侠小说,是源于那部孟飞主演的台湾版的《雪山飞狐》。那部影视剧虽然现在看来不够完美,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意义重大:一是因喜欢那部电视的主题歌和插曲,而开始了购买收集卡带的生涯,并喜欢上了音乐;二是从那时起开始寻觅并接触武侠小说。对于那部电视印象最深的,不是主角胡斐,而是胡一刀的豪气和苗人凤的孤傲,以及胡苗的肝胆相照,当然,还有当时似懂非懂的程灵素的痴情。之后便开始向同学、朋友,从总之一切可以挖掘到武侠小说的管道,借一些武侠来看。我接触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其实既不是金的,也不是梁的,而是一部叫《总统卫士》的作品,作者是冯育楠,应算是近代的历史武侠小说,相信很多人没有看过,但即使今天再翻出来看它的话,仍能感受到那是一部很有水平的作品。之后几经辗转,才借到了《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的合订本,当时的那份欣喜,现在还能清晰的记得。再后来,便是那部在我武侠生涯中影响最大、印象最深、感情最重的《云海玉弓缘》,于是知道了梁羽生这个名字。一部《云海》,不夸张的说,几乎是涵盖了除去历史以外所有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元素,又怎可能让初读武侠的我逃过“诱惑”呢,于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自是不论如何也免不了的了。那时候看的《云海》是“福建版”的,厚厚的两大本,读起来感觉很爽,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过午饭便利用午休的时间读上几页,当时的阅读速度可想而知,一部五十二回的《云海》,读了足有两个月。而篇末那段文字带给我的震撼和惆怅,是后来任何小说、影视所未能及的。至今每每翻看到此处,都不禁“又上心头”,真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了。从《云海》以后,喜爱武侠的情绪便开始一发而不可收了。那时候是“饥不择食”,烂书看得多,好书看得少。陈青云、上官云飞、柳残阳、云中岳、卧龙生、沧浪客、武林樵子……不晓得是否是盗版的书,一本本从手上流过,当时却也看得津津有味,现在想想,书中的内容甚至是书名,几乎已经黯淡的无从想起了。那时候盗版金庸猖獗得厉害,也不知所谓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名头,买了一些当时并不知道的伪金庸的作品,读后颇为失望。而冒名梁羽生的小说则相对较少,并从父亲的一个朋友家相继借了《江湖三女侠》、《萍踪侠影》、《风雷震九州》、《牧野流星》,从同学家借了《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广陵剑》、《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还剑奇情录》、《冰川天女传》,又从母亲的同事家借了《冰河洗剑录》、《弹指惊雷》、《女帝奇英传》等。在初二到初三的那个阶段,几乎读遍了绝大部分的梁氏经典武侠,而梁老那种系列式的写法,特别让人欲罢不能,看到了其中一部,就一定要费尽心思的找到与之相关的系列作。记得那次把刚借到的《冰河》翻到第一页的时候,看到了金世遗和厉胜男的名字,那种兴奋的心情虽事隔多年,仿佛仍能感觉得到。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所能看到的梁著,都是80年代的出版物,严格的说都应算是盗版,但现在看来却都是极有保存价值了。到了高中,梁的武侠几被看遍,才开始回过头来阅读金庸。那时候是谈不到网络的,只是满世界的去借,去租,并慢慢开始喜欢购买和收藏,其间也看了些以前遗漏的梁书和其它名家的作品,当然,只限于新派武侠。那时虽是学业繁忙,但好在阅读速度突飞猛进,所以那时候反倒是武侠小说阅读量最多的时期。在初中到高中的那个阶段,那种忙里偷闲的感觉和废寝忘食的阅读武侠小说的喜悦,是在此后的多年里再没有重复过的,直到今天。

 

  在大学里的日子,时间充裕得近乎于无聊,但接触的新武侠反倒是少了许多。除了看古、温的部分经典作品以外,更多的时间是宁愿选择重读金梁,也不愿再看他人笔下的武侠。像梁的《云海》、《萍踪》、《冰川》、《白发》等,金的《神雕》、《射雕》、《笑傲》等,都是每隔一段时间便拿出来温习一遍,不厌其烦。对于我来说,区别好的作品和一般的作品,最大的区别不是第一次阅读时所感受的刺激和吸引,而是作品的耐读性,而这种耐读性的由来,是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引人入胜的文字的;即使是人物情节已烂熟于胸,单看文字,已经觉得是享受了,这也是我最钟情金梁的缘由吧!而对比金梁两位大家而言,则是在理性上觉得金庸武侠的整体水平更胜一筹,但在感性上,则似乎更加偏爱于梁老。曾经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若是梁老也象金庸一样只写十五部小说,也拥有自己的出版社而不必受内容题材的制约限制(梁老的作品多成系列,往往续作不如前作,亦有拖沓之感,让一些读者感到不满,其实原非作者本意,而是应当时的出版社要求而为之),而把其后的时间都用来做小说的润色和修订,是否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呢?答案不得而知,只是清楚的明白,那样的话,就一定不会是那个宁静、淡薄、执着的梁羽生了。再后来的日子,普及了网络,于是工作之余的闲时,除了依旧会翻看一些先生的经典作品外,又接触到了武侠评论。对于早期的评论,涉及先生的文章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远不及金古,即使是一些声名卓著的武侠评论家,在谈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时或带有偏见,或过于简单和肤浅,当然,还是有很多真知灼见在里面,关键还是要读者有选择的获取信息。05年的8月底,在“旧雨楼清风阁”注册了ID,结识了一些朋友,也从很多资深武侠迷的评论中不断获取知识,受益匪浅。而对于梁羽生及其作品的评论,给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最为叹服的,则是“私家侦探”和“天山游龙”,感觉他们对梁老及其作品的那份执着的态度和深刻的理解,真是远非自己所及,一些观点之独特、细腻、精准,甚至还在一些专业的武侠评论家之上。之后又在“梁吧”上认识了“silvershark”、“心海泛舟”和“凌依”等梁迷,才知道“梁迷”这个群体其实并不孤单,看到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喜爱先生的作品,更是由衷的欣喜。现在每天进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到“旧雨楼羽生阁”和“百度梁吧”去看看,这似乎已成了每日的必修课。可能是个人性格比较守旧、恋旧,不大接受网络上的所谓新新派玄幻武侠,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不想看。近来主要还是重温金梁的一些旧作,看的更多的是一些旧派武侠代表作,像白羽的《十二金钱镖》、《联镖记》,王度庐的《鹤铁五部曲》,郑证因的《鹰爪王》等,看这些作品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其实是为了探知梁氏武侠对于旧派武侠的承接发展关系。只是年幼时看武侠小说的那种热忱,现在已经淡了许多,但对于梁氏武侠的推崇和挚爱,却始终未衰。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虽不完美,却是我的最爱。因为有一份独特的情结在里面,说不清楚,却又异常清晰。写到这里,发现无论如何都必须收笔了,虽然不情愿;因为今天要做的业务,一半都还没有完成,真的是愧对老板了:)真诚的祝愿大洋彼岸的那位一代武侠宗师,那个平凡、谦和的老人,健康、安逸、长乐!此文献与先生八十二岁寿辰,并以此纪念自己喜爱武侠的年轻岁月!

 

 

精品回复
 

  私家侦探:
 

  我太感动了。
 

  上午看到弹哥的短信,问我是不是梁的生日,我说是,但是我没想到要就此写点什么。
 

  倘若按照梁羽生生于26年计算,则今年正是他老人家的80大寿,但实际上,他已经82岁了。
 

  听说,他的身体还很健康,那真是太好了。仍然心有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