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捉虫] 01《三剑楼随笔》03《笔不花》04《笔·剑·书》05《笔花六照》捉虫贴、反馈贴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4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七、杜运燮和他的诗

 我是先识其人,然后才识其诗的。他写过一首小诗《闪电》,开头两节是:
 有乌云蔽天,你就出来发言;
  (有暴风雨将来临,你先)知道;
 有海燕飞翔,你指点怒潮狂飙。

 但杜运燮的诗的风格并不限于表面的激情,他更多的诗像冷静的智者一样,观察万物,用隽永的语言,用机智和活泼的想象来写。举他两首分别写于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小诗为例)
 异邦的旅客像枯叶一般,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4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九、文坛祭将诗

 孟超有《李慧娘》剧作,是(缺文)
。“文革”期间,被批为“借厉鬼报仇而攻击党”的大毒草。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于右任的一首词

 抗战期间,他是监察院长,位高无权,蒋先生对他是“尊而不亲”的。有时,甚至连个“尊”字都做不到。那时他住在重庆西郊歌乐山的老鹰岩,每日坐汽车回家,都要经过检查站。某次,因他的司机得罪检查人员(此辈均是特务),不但司机被捕,他的座车也要接受检查。他下车说理,那班特务气势汹汹云:“中央大员应以身作则,院长亦应(缺文)
大员”如孔祥熙辈,家里的佣人也可免受检查的。后此事为何应钦所知,他的司机方得开释。于右任气极,立上辞呈,移居成都,并写了一首《浣溪沙》词: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一、于右任的诗

 “鸡鸣故国”一句自注云:“谚云:福州(缺文)
重返故国寻好句的“宿愿”不能得偿。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4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二、红线女演出的新“王昭君”

 但王安石在《明妃曲》(两首)中则大做翻案文章,一则说:“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再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这又是一种看法。着重“相知”二字。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甚至做“阿娇”的机会都没有),倒不如在番邦得到个知心夫婿了。

 不过,也有不同意见。台湾的留美作家李黎,去年十月,在上海访问巴金时,谈到曹禺的《王昭君》,她就是这样提问的:“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当成接受一个任务来做,是不是个好办法?王昭君以一介民女身份,不但有偌大见识,而且远嫁匈奴后,比咱们志(缺文)
”巴金也只能“玩笑地”承认“这是他还有点三突出!”(“三突出”是“四人帮”时代的一种文学理论,即突出正面人物,突出正面人物中的英雄人物,突出英雄人物中的主要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是不能有缺点的。)
 比较来说,粤剧的《昭君出塞》就合理得多。它是写昭君先悲后喜的。“人生小别亦凄惶,何况长辞父母邦。……几番勒马回头望,锦绣江山再见难。”远适异国,昔人所悲,何独昭君?她是到了匈奴王亲自来迎接她,看到了匈奴王为地(她)在塞上建造的江南故乡景物,深受感动,这才转悲为喜的。匈奴王的一句唱词“有道是日久他乡即故乡”,打动了她的心。
 曹禺写的《王昭君》,惟一令刘绍铭不满的地方,是曹禺在结尾时候所用的一个象征手法:
 那合欢被,一阵风把它吹起末(来) ,就忽忽悠悠地跟着那金色的大雁飞走了!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05《笔花六照》


  写作生涯五十年,我大约也可算得是“资深写作人”了。我写小说,也写散文。小说是“独沽一味”,全属“武侠”;散文呢?则真是“散”得厉害了,山水人物,文史诗词,对联掌故,象棋围棋,几乎什么都有。这并非我的知识广博,只是说明我的兴趣之“杂”。我曾说过:“我比较喜欢写随笔一类文字,不拘内容,不论格式,说得好听是谈古论今,其实则是(东拉西扯。有兴趣有材料就写,没有就不写。?) (不知是否还有缺文?),我在《星洲日报》写的《笔·剑·书》专栏开场白)我这个人不惯受拘束,“有兴趣有材料就写,没有就不写”。这也比较适合于我的性格。
 现在这个选集则是分门别类,共分为六辑:甲辑,武侠因缘;乙辑,师友忆往;丙辑,诗话书话;丁辑,读史小识;戊辑,旅游记趣;已(己)辑,棋人棋事。故以“笔花六照”作为书名。《山海经》和《大唐西域记》等书都记载有能够“光华四照”的奇花,花能“四照”,亦能“六照”(“六”在数字中更具整体意念),这个书名不过是借古籍的“无稽之言”来作“新的杜撰”而已。其实我本是“笔不花”(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名),当然更不敢与“奇花”相比。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05《笔花六照》

甲辑·武侠因缘

一、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
 “当年”是一九五四年(舒文误记为一九五二年),“某报主编”是香港《新晚报》当时的总编辑罗孚。“吴陈比武事件”发生于香港,比武的地点则在澳门。这是两派掌门人之争,太极派的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的掌门人陈克夫先是在报纸上笔战,笔战难分胜负,于是索性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相约到澳门比武。擂台设在澳门,这是由于香港禁止打擂台,而澳门不禁之故。五十年代初期的港澳社会还是比较“静态”的,有这样刺激性的新闻发生,引起的轰动自是可想而知。以那天的《新晚报》的新闻为例,大标题是:“两拳师四点钟交锋香港客五千人观战”;小标题是:“高庆坊快活楼茶店酒馆生意好热闹景象如看会景年来甚少见”。“高庆访(坊) ”和“快活楼”是澳门的赌场之名,由于有擂台比武,间接使得澳门的赌场也大发横财。观战的已有五千人,谈论的就更多了。
 从《七剑下天山》开始,我也尝试运用一些西方小说的技巧,如用小说人物的眼睛替代作者的眼睛,变“全知观点”为“叙事观点”。其实在《红楼梦》中亦早已有这种写法了,如刘姥姥入大观园是姥姥眼中所见的大观园,贾宝玉的房间被她当成小姐的香闺,林黛玉的房间反而被她当成公子的书房,而不是由曹雪芹去替她介绍。不过,在旧武侠小说中还是习惯于作者去定忠奸、辨真伪的。故事的进行用时空交错手法;心理学的运用,如《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为桂仲明解梦,《云海玉弓缘》中金世遗最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历(厉)胜男,就都是根据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西方小说技巧的运用,我是不及后来者的,但在当时来说,似还有点“新意”。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05《笔花六照》

甲辑·武侠因缘

二、中国的武与侠
 我想起一首中国的诗:“李杜诗篇方(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原来的诗句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古人快得多,因此我改了一个字,改“百”为“十”。这也是我对年青一代中国武侠小说作者的期望。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甲辑·武侠因缘

七、凌未风·易兰珠·牛虻
 《七剑》是把牛虻分裂为二的,凌未风和易兰珠都是牛虻的影子,在凌未风的身上,表现了牛虻和琼玛的矛盾,在易兰珠身上则表现了牛虻和神父的冲突。不过在处理易兰珠和王妃的矛盾时,却又加插了多铎和王妃之间的悲剧,以及易兰珠对死去的父亲的热爱,使得情节更复杂化了。(在“牛虻”中,牛虻的母亲所占的份量很轻,对牛虻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杨云骢之对易兰珠则完全不同。)可是正为了“牛虻”在“七剑”中,望更多的读者,不吝惜他们宝贵的意见。(去掉)
    可是正为了《牛虻》在《七剑》中分裂为二,因此悲剧的冲突的力量就减弱了——这是《七剑》的一个缺点,另外,刘郁芳的形象也远不如琼玛的凸出。《牛虻》中的琼玛,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一个革命团体的灵魂,在政治上非常成熟,在十七世纪(《七剑》的时代)的中国,这样的女子却是不可能出现。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8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甲辑·武侠因缘

八、有才气敢创新
 我写武侠小说写了三十年,为我作过插图的名画家也很不少。论合作的历史,延光兄是最新的一位;论年龄,他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但若问我最喜欢哪位画家的插图(过去常有人这样问我,我答不出来),我现在是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了,是廷光兄的插图。我这样说,井(并)非认为他已是“后来居上”,每一位成名的画家都是有其特色,很难定出高下,也无须强分高下;我这样说,只因在艺术作品中,我最喜欢有才气的作品,而他的画,是我觉得最有才气的。论画,总不免是带有主观性的,因此,我说我最喜欢他的插图,当然这也只是基于我个人的爱好。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乙辑·师友忆往

十、华罗庚传奇
 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
 春播一斛种,秋收干(千)百袋!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乙辑·师友忆往
十一、金应熙的博学与迷惘
 武侠小说属于“俗文学”范畴。陈寅恪是不鄙薄俗文学的,他著有《论〈再生缘〉》一书,将这部清代才女陈端生著的弹词小说,拿来与希腊、梵文诸史涛(?)比较【注二一】,对它的传奇性和艺术性均表推崇。金应熙虽无涉及“俗文学”的著述,但他没有“自设”的雅俗之“障”,则是和乃师一样。四十年代,还珠楼主和白羽的武侠小说最为流行。这两人都是多产作家,单说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就有五十集之多,而且是还未完成的。要不是后来禁止出版武侠小说,还不知要写到多少集呢。金应熙可真是标准的武侠小说迷,还珠、白羽的新书一出,他必定买来看,并且借给与他有同好的学生看。我不但和他借书,且还经常和他谈论武侠小说,谈到废寝忘餐。我们除了谈论小说本身的特色和技法之外,也往往“旁及”其“附属”的文学性,例如《蜀山剑侠传》的回目。
 纯文学派可以梁启超为代表。粱(梁)氏认为“李商隐的诗,好就好在不容易懂……”蓝于的《李商隐诗论稿》【注二四】说:“当时并不一定想要传之后世……李商隐诗之不好懂,在很大程度上是后来那些腐儒故弄玄虚,不肯从字面中求解,而一定要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加以曲解,越解越玄,使上了他们当的人,如坠入五里雾中。”对于李商隐人品的论断,蓝于亦有不同的见解。他说:“我在谈无题诗时,也多少受到传说的影响,以为李商隐娶王氏,多少掺杂着在仕途上能够得到王茂元奥援的希望。但是越多读李商隐的诗,对他的生平知道越多,也就越觉得这种传说缺乏根据。”蓝于分析了李商隐的一些诗篇,认为是“……不时透露出两人相互爱慕之情。在封建时代,夫妻之间有这样真挚的感情,即使在诗人之中也是少见的。从这一点上,也多少可以看到李商隐的为人。尽管王茂元未能提携李商隐,而李与王氏的感情始终如一”。蓝于这本书写于七三年,当时的李义山正被卷入“儒法斗争”之中。
 金应熙的天资和勤奋也真令人惊佩,就以经济学来说,当我岭大毕业之前,他亦足以做我的老师了。毕业前我曾写过一篇有关南北朝庄园经济的论文,在四九年《南大经济》(经济系的学报。岭南大学一般简称“岭大”,学校则称“南大”)发表,这篇论文就是在金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他自己也写了一篇《古罗马帝国经济史》,另外还用笔名写了一篇批判凯恩斯理论的文章。《南大经济》主编黄标熊告诉我,金师这篇文章,是应他所请而写的。因为他收到一位研究生写的大捧凯思(恩)斯的文章,他决定刊载,但又觉得有点不妥,商之金师。金师说:“是该为他消消毒”,于是执笔就写,根本不用翻查参考资料,就在编辑室完成这篇论文。
 其实陈寅恪本身的“取向”,其争议性恐亦不亚于那些学术问题。一九二七年王国维投水殉清(情) ,陈寅恪的挽诗中有“越甲未应君独耻”句,对与王相约同死而又爽约的另外两位名人,其贬斥之意跃然纸上;结句“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向灵均”,其怀旧拒新心态亦昭然若揭。于是引出了陈寅恪的“效忠”(或曰“认同”)问题。一说认为他确有“遗老思想”(按年纪应是“遗少”,但儿辈亦可有父辈思想),在北伐后他仍宣称自己是“思想困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于湘乡(曾国藩)南皮(张之洞)之间”可以佐证。一说认为他认同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权。在挽词的序文中已说得清楚:“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若命而同尽。”我比较倾向“文化”说。其实,即使他有“遗老思想”,那也并不影响他大学问家的地位。
 梁启超则是因为佩服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中了举人后才拜康为师的。他曾协助康有为编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是“万木草堂”弟子中最杰出的一个。但辛亥革命后,康、梁政见不同,一个佐张勋复辟,一个则助段祺瑞讨伐张勋。师弟对立,康因此斥粱(梁)为“枭獍”,把粱(梁)逐出师门。但梁启超则始终尊敬老师。一九二七年康有为病逝青岛,梁启超的挽联中有“西狩获麟,微言遽绝”等句,把老师康有为比作孔子。
  这两个案例和“金案”都有相似之处,亦有相异之处。相同之处,一、都是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二、其实质的表现则为“新”“旧”思想的冲突。这不是简单的是非题。新的未必好,旧的也未必坏(反过来亦如是,并非一切旧的都应该坚持)。《史学家陈寅恪传》的作者汪荣祖就有这样的见解:“前清维新健将如康有为、严复等都被视作顽固人物。其实,这是很不公平的论断。维新家的思想不一定比革命家旧。”【注四七】他把陈寅恪的思想趋向归结为“吸取新文化,折衷旧文化”。认为正是因此,陈氏的史学,“卒能自成系统,有所创获”。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上。现在只比较“逆徒”对老师的态度。章太炎是你不认我,我也不认你;粱(梁)启超是你不认我,我照样尊敬你。金应熙和梁启超比较相似。(《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说金应熙在“大字报事件”过后,曾向老师长跪请罪。但据金师母说并无此事。)在金应熙的晚年,他是抱着“补过”的心情去“深研”义宁之学的。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1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乙辑·师友忆往

十三、论黄巢 怀高朗
 其实从“正史”中也可找到一些有关黄巢义军纪律严明的记载,如《新唐书》纪(记)载,黄巢攻下洛阳时,唐留守使刘允章领百官迎谒,巢入城“劳问而已,闾里宴然”(意思是:黄巢入城慰劳百姓,地方百姓安然无事)。当黄巢进入长安时,《新唐书》的纪(记)载,也是长安人民“夹道聚观”,并不害怕义军,且是欢迎义军的。
 但这些都是零星纪(记)载,如果没有一部《黄巢传》的话,最少,对我来说,我还是觉得对黄巢不够公平的。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1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乙辑·师友忆往
十六、挽聂绀弩联
  知道陈凤兮名字的或者不很多,但知道他(她)丈夫名字的一定不少。她的丈夫是著名的已故报人、作家金满城,中国的第一部《性史》就是由他编著的(其实金满城在文学事业上最大的成(就?)是翻译,他是法国留学生,曾翻译法国作家法朗士、巴尔扎克、莫泊桑等许多名作)。解放后金满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和绀弩是同事,两家是经常来往的。
  “史诗作,狂热问,浩歌寒”取材自聂纶(绀)弩《题野草?墓碣文》一诗。
  “千蝶旷代”则取意自聂柑(绀)弩《题野草?秋夜》的诗句,原诗云:
  联语以“蝶”象征聂绀弩的诗篇,“干(千)蝶旷代”喻其诗之美之奇,实为当代罕见也。
  “八友”者,王以铸、吕剑、宋谋瑒、荒芜、孙玄常、陈冷园、陈迩冬、舒羌(芜)是也。他们和聂绀弩一起出了一本诗词合集,名为《倾盖集》。本是“九友”,绀弩谢世,就只剩下“八友”了。“八友”的诗词集是:王以铸的《城西诗草》、吕剑的《青萍结绿轩诗存》、宋谋瑒的《柳条春半楼诗稿》、荒芜的《纸壁斋诗选》、孙玄常的《瓠落斋诗钞》、陈迩冬的《十步廊韵语》、陈冷园的《影彻楼诗词稿》和舒芜的《天问楼诗》。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10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丙辑·诗话书话
十九、杨振宁论诗及其他
 他说“诗不需要精确”,说的恐怕是诗之所以有别于科学的一个“特点”。科学的“精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十进制中,一加一只能等于二,决不能等于三。诗恐怕不能“限”得这样“死”的。“白发三千丈”,你见过哪个人的头发真的有三千丈?诗的好处,往往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若是科学慨(概)念上的精确,毫厘不差,又怎会不能言传?
 撇开“晦涩”的诗不谈,即使一些“明白如话”的诗,也会因为读者背景不同,际遇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李后主《虞美人》词中的两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本是抒发他对旧日繁华的怀念,失去帝王宝座的悲哀。但在抗战期间,逃难到后方的人读起来却又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本来是帝王末路的哀歌,在普诵(通)的百姓心中也会引起共鸣。(五十年代初期,中国文艺界曾因“李后主的词有没有人民性”而引起一场大笔战,参加笔战的名家对李后主的词的理解,就是众说纷纭的)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10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廖风(凤)舒的《嬉笑集》
 个人意见,我以为若论文学价值,廖风(凤)舒的广东话诗远在何淡如的广东话对联之上。
 廖风(凤)舒的广东话诗可就不同了,咏史也好,纪事也好,往往能启人深思。尤其《广州即事》等待(诗?) ,描画旧社会诸般令人可笑而又可恨的事物,更是兼有“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廖风(凤)舒原名恩焘,号忏盫,他是革命先烈廖仲恺的哥哥,原籍惠阳,晚年在香港定居,一九五四年四月去世,享寿九十岁。他活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对旧社会的丑恶面是看得特别深刻的。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1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丙辑·诗话书话

二十四、挑曹雪芹的错

 吴世昌对“雀金裘”的考证曾经下过艰辛的研究功夫,他说:“我以前曾因《红楼梦》中说到晴雯补雀金裘的故事,留意清初人著作中有关的毛织品的记载,连类及于晋唐和更早的这一类文献、材料。”这还不算,他还从一九四九年解放后的出土文物到实物作为证论根据,为了彻底弄清楚《红陵(楼)梦》中所写的一件雀金裘,你想想他费的是多大功夫。他是无愧于“红学专家”这个称号的。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1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丙辑·诗话书话

二十五、水仙花的故事
 希腊神话中的水仙花故事太悲哀了,比较起来,还是中国神话令人心情欢悦。中国神话中说:有一个老妇人名叫姥姥的,寒冬之夜梦见“观星”落地,化作水仙一从(丛) ,又美又香,就吃下去了,醒来生下一女,非常聪明,因名“观星”。“观星”既是“天柱”下的“女史星”,所以水仙一名女史花,又名姚女花。美丽的少女既是天上的星宿化身,又是清丽绝俗的花魂化身,真会引起诗人无限遐想。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1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丙辑·诗话书话

三十、柳北岸的旅游诗

 这个“蜗牛”是“背上一个壳儿,慢吞吞地找寻归途”的,这象征了游于(子)思归的心情;而蜗牛的“自叹”自己的壳儿重得可怜”,这个壳儿当然亦有双关意义,可以理解为令游子滞留异乡的包袱。看来,作者也是以“蜗牛”自况吧。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3-6-1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丙辑·诗话书话
三十一、尤今就是尤今
 尤今的著作,主要可分两类:游记和小说。作品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却有个共通点,善于通过人物(在小说中是虚构的,但却是有典型性的人物;在游记中是作者所接触的真实人物)来探索社会的问题和反映多样化的社会面貌。如游记散文集《缘》共收十九篇作品,作品的背景包括沙地(特?)阿拉伯,埃及、印度、印尼、澳洲、菲律宾等地;人物包括来自各种不同阶层的警官、店东、侍役、马车佚、船主、农场主人、海外华侨等等,通过他们,当地的社会面貌也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小说集《模》写来自不同层面的五个女性;小说《面团与石头》则对爱情与婚姻、老人与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敏锐的探索。
 短篇小说集《沙漠的噩梦》则是比较特别的,它共收录了九篇以沙地(特?)阿拉伯为背景的小说,“本质”当然是“小说的”,但也有“游记的”异国风情。古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我们似乎也可以说尤今的小说是“小说中有游记的”。九篇小说都是尤今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成,每一篇都包含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沙漠的噩梦》是去年出版的,是尤今最新的小说集;她的第一部游记《沙漠里的小白屋》也是以沙地(特?)阿拉伯为背景的,出版于一九八一年一月,曾获新加坡的“华文最优秀作品奖”。她之所以常用沙地(特?)阿拉伯作背景,那是因为她的丈夫曾在沙地(特?)阿拉伯工作之故。一九七九年她跟随丈夫在红海之滨的吉达市住了一年多。
 尤今是在一九七九年七月随丈夫前往沙地(特?)阿拉伯的,当她离开新加坡的时候,报馆的同事给她饯行,席间就有人“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这回去沙漠居住,不是可以变成新加坡的三毛吗?”
 三毛是台湾的女作家,成名较早,七十年代中期,她以撤(撒)哈拉大沙漠为题材的一系列游记已经出版。除了同事将她们相提并论之外,新加坡的“三毛迷”(同时也是尤今的读者)也曾“拜托”她去探望三毛。
 尤今说:“说这些话的朋友,不知道我和她所去的地方虽然同属沙漠地带,但地理位置却相差很远!她去的是北非,我的目的地是沙地(特?)阿拉伯,中间隔了一道红海,两地不论在政治背景、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语言宗教上都迥然不同……”(《我到沙地(特?)阿拉伯去——写在出国之前》)两人所去的地方不同,所写的游记题材也是不同的。
 这段话是尤今九年前说的,如今她不但去了沙地(特?)阿拉伯,也去了世界其他许多地方,所写的游记,论质论量,比起三毛,都是不遑多让了。或许因此,文艺界的朋友还是往往喜欢把她们相提并论。但尤今却是不喜欢这样相比的,她常说“三毛是三毛,尤今是尤今”。不错,她们都是各有自己风格的作家;而且尤今除了写游记,还兼写小说。我们不能说“尤今是新加坡的三毛”,也不能说“三毛是台湾的尤今”。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她们都是同样具有爱心,爱家人,爱朋友,爱她们笔下那些质朴善良的土人。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4-28 00:17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